《蒋勋说唐诗》: 春江花月夜

文:清瘦的雨

最近蜗居在家,以这样的方式为抗疫做贡献。就仔细阅读了《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一遍下来,收获颇多。掩卷静思,忍不住再次打开。

如此读去,更加佩服蒋勋老师。透过文字,感觉他就站立于宇宙中间,俯瞰着悠悠五千年中国文化的长河,细数着唐朝翻卷的朵朵浪花。

唐朝是一个自我非常舒展的朝代,佛家思想和庄子的思想对唐朝的影响,要比儒家思想影响更大。更强调的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芳华,无限地赞美美和快乐,很少伪装,非常直接地表达。他说,在唐朝人们正是活出了生命的天性和本真。正因为此,诗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纵观整个唐代,我们可以看到开放,豪迈,是一部精彩的戏,一部值得深度阅读又需要细嚼慢品的书。

时光的长河中,唐朝已经远去,然而唐诗却让人们以品茶的方式,又一次打开了唐朝的大门。



《春江花月夜》


蒋勋老师认为,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当露营之后,回来安分地遵循农业伦理道德。其实,就像现在的我们,散心和度假,就是让自我和自然有一次亲密接触,然舒展和放松之后,我们依然会步入红尘,继续我们踏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围城。

度假开始的一页,就是这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读完这一篇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张若虚以孤篇立世,然而却是“压倒全唐之作”。因为这一首的问世,正是把唐朝的精神,一下子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辽阔,从而让整个人的视野,在空间和时间上开始伸展。

   二、主题的独立性映射出生命的独立性。题目中: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是一首交响乐里的五个乐章,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在交错中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而整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象丰富,是因为这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

而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这些存在于自然的主题,偶然间发生了这样互动的关系。蒋勋老师说的好:“它们是知己,它们也是陌路。就像王维《送别》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他们总是在路上碰到人,就喝了一杯酒,变成好朋友,然后擦肩而过,又各自回到各自的孤独中,这里面没有一点小家子气的生命意象。

 这样五个主题的生命状态,在自然中最美,又最自然。他们不再是个人的小情思、小恩怨、小感慨,而是把人的情感,意愿都带到了一个大的宇宙空间中。放大了人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的外延。张若虚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在宇宙中所占据空间非常小,然而确实这个空间借助文学、借助生命的经验得到扩大。

三、全诗三十六句,转了九次韵,可以分三大段。从“春江潮水连海平”一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是第一段;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愿照月华流照君”是第一段;从“鸿雁长飞光不度”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第三段。

蒋勋老师将这首诗看做一首交响诗,这三段就是三个不同的乐章。第一段平缓自然,让读者的情感和诗人的见闻、体验融为一体。而第一段中很多句子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庞大的空间。如:“海上明月共潮生”成了一个立体的展开空间。“何处春江无月明”一个问句,又使得我们看到张若虚已经不是站在江边,望着月亮发问,而是到了宇宙的高度。属于电影中的一个俯视镜头,这多像庄子思想中的“天地无私”,月亮的光照到的每一条河流,而不是要照哪条河流,不照哪条河流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两句普通的发问,却是很重的分量,这分明就是哲学的发问,张若虚忽然把人从眼前的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仰首问苍天、俯首问大地。而这一瞬间,就有这样一种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

此刻,忽然想起初唐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样的一种空间的孤独感。面对空间里的一个大空白,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茫然而不知所措,从而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想,张若虚在这样的发问中,生命也一定变成的是一种“空”的状态,这这样的水天一色中,生命最原始的本色显露出来。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个“待”字,让人无限感慨。那中洪荒的孤独感还未退潮,而面对空中“孤月轮”,它在默默等待谁呢?这又变成了个人与宇宙之间的对话,人脱离现实的忘我和孤独和骄傲,就这样让人一览无余。

第二段从宇宙意识,转到了人的主题。明月自古是相思的载体,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那“卷不去”和“拂还来”的是什么呢?分明就是不绝如缕的相思。面对明月“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这一部分,作者虚拟出一个相思满怀的女子,她透过时间和空间的无限中,融入自己深情的无限,并借一片月光寄托无尽的思念和希望。此刻,月光,成了两个异地生命个体联系在一起的力量。

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已经飞过,可它的光影留在河流中没有走开。河面的绽开的水波纹,是因为水下鱼在跳跃,可鱼并不知道这些波纹的存在。


就好像陆游的诗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鸿雁飞走了,并不记得自己留下了什么,可桥下的春水却留住了它的光,它的影儿,使得春水也绿波盈盈了。这里依然传递了宇宙之间的一种见和不见的关系。存在与不存在的关系。就好像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都传递了一种存在和不存在部分之间的哲学层面的思辨。

第三部分就是在缓慢地将情感回收。最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让所有的思、想、情都糅杂在心间,犹如满江的树影 一般。

四、整首诗水到渠成,属于一挥而就那一类。但是,用蒋勋老师的话说,没有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淡,不会达到这样的境界,文字如果没有经过魏晋南北朝文人“四六骈文”的联系,达不到最后的水到渠成。尤其内容、形式都高度完美结合,毫无做作的痕迹,这是一个时代的花季。

五、读诗,《诗经》绝对是根,它的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上来。没有根,花朵是成长不起来的。因为唐朝这朵诗之花,开得太灿烂了,以致于宋代之后再写有些东施效颦的感觉。但宋代又剑走偏锋,另出奇招,感受到了文字以诗词形式上的饱满和安静。

六、诗是一个遗忘的过程。读一首诗,将诗的精华吸入你的骨髓血液,外在的词章,不必刻意去备,却总会在不经意之间跑出来。就好像那些好词好句就活在你的口边。常常会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间的一种状态和经验。

七、一首诗,如果不能与生命对话,那真是味同嚼蜡。

八、读完,然后忘掉。不用盼它,念它。它已自然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当某一天,某一刻,它就在一个契合的点上等着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1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0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8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90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84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5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6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09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4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0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28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