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不晚,对于我来说,20来岁这个年龄阶段看《人生》这本书恰是时候。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把自己也代入到了那个高加林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现实环境下,在想如果我面临那样的现实处境,面临人生的两难问题时,会是什么感受,会怎么做抉择。
我也把自己代入到了高加林这个角色中进行对比,他就像一面镜子,透过他,可以照射出一个自己更真实的自己,让原本抽象的人性变得具象化,从而更好的对自己进行审视和反思。
读书的过程也是在阅读自己,阅读事物,阅读人性。
在读书会交流讨论的时候,我们也曾就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高加林在刘巧珍和黄亚萍之间更爱的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想结合自己的思考,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我觉得他最爱的还是他自己,之前和巧珍在一起,更多的是因为巧珍以他为中心对他的温柔体贴,让他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
而后面选择接受黄亚萍,和巧珍断绝关系,则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因为选择黄亚萍,就意味着他可以到更广阔的城市去,去追求更好的理想。
可能有人觉得高加林很自私,但我觉得他所做的选择虽然很现实,但也十分合理,有谁能说他做出的选择一定错误吗?这里不做展开。
其实这里还引申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在现实婚姻和理想爱情之间,你要如何做选择?
这个问题恐怕也是众说纷纭,没人说得准。无论理想爱情也好,现实婚姻也罢,有2点我是坚持不变的:
1.爱情不是憧憬或者说说而已,好的爱情的样子应该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彼此之间三观相近,且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付出,共同成长。
在于面对现实生活做出实际的行动。不付诸于行动的爱,称不上为爱。
2.爱情也好,婚姻也好,在开始一段感情的时候,一个人首先最应该去了解的是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了解他人,才能更好的做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一次选择,即是一次割舍,也意味着要承担一份责任。
要明白的是,看似再完美的选择,其过程中也必然会发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但一定不能轻易因为这些小风波而动摇,而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去克服,用心走下去。
不负此生或许很难,但能不负对方就好。
不仅是爱情和婚姻,事业也好,个人生活也好,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不同的方向,而到达的目的地自然也会不同。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早点对人生,对现实生活,有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一个人意识到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绝非儿戏,而要认真去对待的时候,这也是一种成长。
选择固然重要,但没有任何选择是不需要在过程中去调整和重新定位的。作为个人也需要在过程中去体悟,去成长,去沉淀,去更好的看待自己。
初读《人生》,书中的很多内容看了后都大有感触,却又无法准确的去表述。但它已经沉淀到了我的骨子里,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它会发挥它的作用。
1本好书的价值绝不在于告诉你答案,而在于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或许也正是路遥将它命名为“人生”的原因。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紧要处虽然只有几步,但一定不要害怕迈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只要不违背自己坚定的内心想法,只要不触及底线,多点尝试又何尝不是丰富自己的人生呢?
也许有岔路,但请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