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专家的精心制作下,总是在不断翻新中,各种术语,各种理论被层出不穷制造出来:有双基说、三维目标说、核心素养说;有整本阅读、群文阅读;有任务群、大单元、项目式……无论怎样变换,语文教学的读与写的核心任务从未发生改变,通过读和写让师生的认知与思维得到发展的终极目标也不会改变。
说到思维模式,也有很多说法,但从思维的发生路径来看无非就是聚合与发散两种方式。聚合就是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思维向作者的思维趋近,达到同一,实现共鸣,就是将与文本理解与现实意义汇聚的过程。是在概念上的同一,是推理思考的趋同过程。在语文阅读理解命题中,往往考查的正是这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而发散思维就是在阅读中的思维联想,是由此及彼,是不断外溢,是烂漫的过程。也是在写作中,把某一主题、某一认知或情感不断宕开,旁逸斜出,不断创新的过程。如同一颗种子被唤醒,萌芽,生枝发丫,开花结果。又如同一片茶叶,在开水中被泡开,成为色彩丰富的茶!
聚合就是层层递进,就是不断深入,习得的是思维的深刻度。学习中有一个路径来抵达,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追问一层收获一个境界。
而发散就是开放的胸襟,就是追求认知的广度,就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打开局限,看到不同。这里有包容,有发现,能探寻更丰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