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内向羞涩,不爱表现
其实,孩子自卑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内因: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内向、羞涩,他们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相反,他们更愿意安安静静地待在某个角落,最好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与孩子天生胆怯、害羞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是外因:家庭教育的过度保护和过于严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这一类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经不住打击和失败,因此,他们宁愿用沉默来守护自己的尊严。他们不信任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情。如果此时,家长用责备的态度逼迫他们的话,不仅不能激起他们的勇气,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自卑、怯懦。教育这类孩子,温和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胆怯:胆小脆弱,缺乏勇气
亲切型的孩子天生胆小、怯懦,这是他们性格里与生俱来的气质。但是,胆小也跟孩子后天的生活环境及经历有关。
一般而言,长期在大人的溺爱里长大的孩子会更加胆小。因为害怕孩子遇到危险,大人们总是在各个方面限制孩子,不许他们做这个,不许他们做那个,久而久之,孩子就变得胆小、缺乏勇气。
另外,经常受到大人恐吓的孩子也容易变得胆小。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大人就喜欢用“让大老虎把你叼走”、“把你送给要饭的”等话来吓唬孩子,这些话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患得患失,从而变得胆小、怯懦。所以,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胆小,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从大人做起。
自我:有主见,有个性,不反抗
亲切型孩子性情比较温和,他们不像表现型、领导型孩子一样,什么都要尝一下,什么都要试一下。对他们来说,随心、随性才最重要。
虽然和思考型孩子一样,他们都是内向型的性格,但是思考型孩子是公认的乖孩子,愿意按照大人的指令或意志行事,而亲切型孩子却有些我行我素、特立独行。
如果不认同大人的命令,他们会置若罔闻,依据自己的想法或喜好行事,但不会激烈地反抗。对于这一类孩子,大人常常会觉得拿他们没办法,因为他们简直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很显然,亲切型孩子对熟悉安定的环境有依赖性,不愿意做过多的尝试和改变。他们喜欢依照自己的习惯或风格做事,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们都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亲切型孩子的个性。
有个性并不是坏事,父母也不要非得把他们打造成自己所喜欢或希望的样子。过多的要求和过于严厉的态度都会令原本胆小的亲切型孩子更加没有自信。
因此,对于亲切型孩子,爸爸妈妈不妨多一些宽容,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待一会儿。
拖拉:慢性子,遇事不慌忙
亲切型孩子的拖拉毛病或许是他们温开水般的性格所导致。慢性子,是对他们最好的形容。不管做什么事情,你很少会看到亲切型孩子匆匆忙忙、火急火燎的样子。懒洋洋,是他们一贯的作风,旁人已经急得火烧眉毛,可他却依旧一副“关我何事”的慢条斯理模样。
一些性格急躁的家长遇到孩子拖拉、反复催促却得不到改善时,往往就会采用“武力解决”的办法。这对内向、胆小的亲切型孩子来说是很糟糕的。他们要么就消极抵抗:你让我快,我偏慢腾腾做;要么就会被大人的训斥吓得胆小谨慎,进而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拖拉的毛病,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结合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给孩子规定一段具体的时间,假如孩子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给予某些奖励,如允许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等。另外,要改掉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拖拉和性格有关,而性格的改变又绝非易事,父母就要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多一点耐心。
孤僻:腼腆胆小,不喜欢被打扰
大多数孩子爱玩爱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也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生性安静,不喜欢表现,不愿意被别人打扰,也不愿意打扰别人。这一类孩子大多就是腼腆、胆小的亲切型孩子,在其他人眼里被认为是“不合群”、“孤僻”、“清高”。
“自闭症”是一种生理及精神疾病,而不合群、孤僻只是孩子的一种性格,而且这种性格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即便孩子不太愿意说话、不善于主动和他人交流,也绝不可轻易给孩子冠以“自闭症”之名,他们只是不主动、内向、害羞,或者还有那么一点点懒惰,但绝对是正常的孩子。
亲切型孩子看起来不善于主动和他人交往,但事实上,最好的朋友类型恰恰就是亲切型的人。
他们温和、柔顺,不爱多说话,但是有足够的耐心倾听他人的诉说,人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所以,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只要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大方,孩子就能够从“孤僻”、“清高”、“不合群”的标签下解放出来。
软弱:温柔和善,不敢说“不”
“孩子太软弱,容易受欺负”,这或许是很多亲切型孩子的妈妈共同的担忧。
的确,亲切型孩子表现出的与世无争、怡然自得会令他们显得很好相处;但同时,这也会显得他们好欺负,而一旦受了欺负,他们又不太懂得与人相争,因此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虽然不应该教孩子怎样和他人相争,但起码要让孩子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软弱的孩子,其父母的类型不外乎两种。
一种是自身软弱型。这既从遗传因素上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又让孩子耳濡目染,受到了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坚强、自信的榜样,要知道,“身教”的效果要比“言传”好得多。要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不害怕、不退缩,再难的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另一种父母则恰恰相反,属于专制霸道型。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参与锻炼,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变成不主动、不积极的性格。而父母过于急躁严厉,就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父母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也不敢寻求父母的帮助,久而久之,性格就尤容易变得软弱、怯懦。
因此,要改变孩子软弱的性格,首先要父母从自身做起。要知道,父母才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强有有力的依靠。
沉默:什么事都藏在心里
亲切型孩子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会让他们将心事藏在心里,如果跟父母不够亲近的话,那么连父母都不知道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
这种性格在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身上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如果孩子不说,我们家长就不知道在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更谈不上去帮助孩子。
孩子选择沉默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他不想说,二是他不敢说。前者是因为内向,而后者则是因为孩子过于胆小和懦弱。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开口呢?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并且敢于开口和父母商议。
其次,父母要主动关心孩子,一旦察觉孩子的情绪有变化,即便孩子不开口,也要主动询问。一次不说问两次,两次不说问三次,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并且让他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会支持并帮助他,那么孩子最终会愿意把心事说出来的。
最后,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培养孩子自信坚强的性格,平时注意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面对人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