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之后这么办!避开误区,恢复运动能力

不管是在减肥运动还是平时生活中,崴脚(足踝扭伤)都非常常见。据相关数据统计,足踝扭伤在关节及韧带损伤中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有位网友崴了脚,疼痛不已,妈妈告诉她睡一觉就能好,没想到一觉醒来,脚肿成个馒头


其实,崴脚不可怕,怕的是崴脚后处理不得当,加上缺少正确治疗、康复和防护观念。急性崴脚很有可能演变为以脚踝反复崴伤(踝关节不稳定)和慢性疼痛为代表的后遗症。


脚踝一旦扭伤了,要注意立即停止运动,尽量不要走动

崴脚时,踝部会发生什么?

 血管破裂:在踝关节的韧带表面,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受伤时,这些血管也被撕破,随后可能会形成淤斑,甚至形成进一步的粘连,影响关节的恢复。

韧带断裂:韧带组织需要很好的对合以后才能进行生长。崴脚后很可能会发生韧带断裂,如果每天依旧在继续走动,相当于还是在拉扯这条韧带,这样容易错过韧带生长恢复的最佳时期。

2个常见误区

立即揉搓

很多人崴脚之后第一时间会想到用红花油去按摩、推擦患处,这些方法都会促使受伤软组织的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和渗出增加,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

立即热敷

热敷会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导致局部软组织肿胀加重,使神经受压,产生更大的痛感,有的还会出现局部水泡。


早期的干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加快伤处恢复,避免急性损伤发展成为慢性损伤


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处理?

1、即刻按压痛点

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首先,要先摸到自己的外脚踝,摸到一个突出的点后往下1厘米,再往前1厘米摸到一个小坑,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然后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

2、冰敷

血管撕破之后千万不要热敷,而要选择冰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血液的流出进一步减少,起到消肿的作用。在冰敷之前,要在踝关节上方铺上一块毛巾,主要是为了防止冻伤。同时,也要注意冰敷的时间,一般来说是20—30分钟,可以间隔半个小时再冰敷一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3、包扎加压和抬高处理

 弹力绷带、弹力袜等都能起到加压作用,可以减少出血。加压应在没有明显肿胀前进行,包扎时注意松紧适宜、力度均匀,用弹力绷带进行“8”字包扎,不要过度加压,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

另外,还要注意抬高伤处,增加静脉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用垫枕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不能抬高踝关节的同时上身坐起,那样踝关节的血液不能向心脏有效地回流,从而达不到消肿的效果。

早期正确处理后,还是要及时就医,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查体、x光检查等,判定是否有撕脱、移位骨折的情况。


崴脚后光靠养是不行的,想及早恢复运动能力,还需适当康复训练


恢复运动能力

早期康复锻炼可以早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第3、4周踝关节的韧带基本愈合之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康复。

1、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关节活动度训练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一些瘢痕带给松开了,同时会有少量的渗出和出血,训练后可以冰敷


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一定要有家属协助完成,自己进行训练很难达到理想角度。此外,并不是来回的对关节进行活动,而是缓慢到达最大角度,坚持5分钟后再换一个角度,每个角度5分钟,一共20分钟。

2、肌肉力量训练

 · 提踵(踮脚)

单腿或者双腿→手轻搭→身体不要前倾→15次至20次一组,每天两组→训练后小腿后侧酸胀

 ·弹力带内外翻

坐位→弹力带固定→膝盖不动,模仿雨刷器→15次至20 次一组,每天两组→训练后小腿内外侧酸胀

 ·翘脚走

脚尖往上勾到最大并保持住→膝盖、髋正常运动→每天200步→训练后小腿前侧酸胀

3、平衡训练

 睁眼→光脚→站在平地或瑜伽垫上→每次尽量坚持到15 秒,每天20次→睁眼单次30秒后可闭眼训练。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尽量避免运动损伤,尤其是正在自己运动减肥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因为天气转热而忽略掉热身这个重要步骤。

每次运动前务必注意充分热身,这可以有效降低例如崴脚等运动风险!


END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崴了脚,千万别去睡觉,马上做这件事

[人民网]--运动崴脚如何是好?一图教你解决烦恼!

[人民日报]--崴脚之后怎么办?这些误区千万要避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