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大约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希望拥有的一项技能吧。不单是以写作谋生的专业写作者,还是平日里以读书为爱好数量广泛的读者,抑或是工作上需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大量材料的打工人,看到这四个字大概没有不心动的吧。
我也是怀着对阅读速成之法的某种渴求,满怀期待地打开这本《高效阅读:20分钟读懂一本书》,作者渡边康弘,是Read For Action读书会创始人之一,也是企业经营者。20岁时的他是阅读重度困难用户,对阅读有着强烈的阴影,一次偶然间的阅读体验改变了他“看书就必须从第1页的第1行开始,一直读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才行”的固有思维,并带他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阅读世界”。
在本书一开始,作者竭力向我们澄清了一个可能困扰了很多人也包括我的难题——如何摆脱阅读困境。
所谓阅读困境就是拥有类似“无论怎么做都没办法实现更快的阅读速度”,“完全记不住看过的内容”,“书的内容太难了,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理解不了”等想法的一种心态,将自己打上“不擅长阅读者”的标签。
作者告诉我们,“不擅长阅读者”头脑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比如认为“阅读就是要一字一句的进行理解,并记住这些内容”,或者认为“虽然能快速浏览文字,过后这些内容却不能记在头脑中”。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对阅读存在的误解。
阅读的形式可以分为四类:通读、速读、泛读、精读和熟读。
“不擅长阅读者”总想着可以从“通读”一下子就过渡到“熟读、精读”
而知识创造领域的专家是这样阅读的
所以,阅读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循着台阶,由浅入深一步步向上攀登,而不是妄想一步登天。拥有了正确的观念,就是摆脱“阅读困境”最重要的一步。
那么如何实现高效阅读呢?作者提出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阅读方法,即“共振阅读法”,只需要20分钟就能读懂一本书,我称之为开脑洞阅读大法。
在操作之前,需要准备3样物品:
·想要阅读的书籍
·白纸一张(A4纸或者笔记本用纸即可)
·笔(推荐准备12色的彩笔)
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明确读书目的,分为6个小步骤。
①写下阅读的目的。一边看着书籍的封面,一边思考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本书,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白纸的左上方位置,大约需要2分钟。
②写下页数。
③写下作者的名字、绘制出画像或者画个“笑脸”的表情。
④随意翻阅,对书中内容进行大致浏览。
⑤将从作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简短地写下来。
⑥作者为什么必须写作这本书?试着去探寻作者必须写作这本书的理由。
二、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这一步主要是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将书中的信息输入到大脑的潜意识中。
三、使用三栏表格绘制曲线。右手持书,左手握笔,从三栏表格的“右上”开始朝着“左下”的方向绘制类似山谷起伏的曲线,在感兴趣的地方,标注6个以上的“↑”,并写下页码。
四、在曲线上感兴趣的那一页摘出“关键词”,记录在“共振地图”上。
五、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六、根据从书中获得的想法,制定“行动计划”。可以制定“一周内”,“3个月内”,“1~3年内”的行动计划,然后分别写下来。
完成后的“共振地图”大约是这个样子
至此,我们理清了关于阅读的几个错误观念,并介绍了一种20分钟读一本书的快读阅读法——“共振阅读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书中作者列举了数个通过使用此法改变阅读状态甚至改善人生的案例,我还没有亲自实践,所以还不能说对我产生了什么效果,不过据作者所言,当你使用此法尝试读1~2本书,就会意识到一些变化。
过去的我,总是习惯把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耗费了许多时间。我并不认为此法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只知道或者只会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因此,想要成为一名更好的读者,掌握至少3~4种不同的读书方法是有必要的,而《高效阅读:20分钟读懂一本书》中介绍的“共振阅读法”就是一种值得掌握的高效读书法,你可以不使用,但不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