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臭小子去真功夫吃午餐。对,就是臭小子,最近比较臭,脾气比较臭。哈哈
吃剩最后几口饭,小子不小心把碗推到了地上,小子哇哇大哭起来起来,说:“臭妈妈,就是你弄倒的,就是你。你再给我买一份。”
我的第一感觉是:让他承担自然后果。所以,我决定去买了。
他在那里边哭边大骂,推搪着这是我的弄倒的。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题目:为什么孩子把食物弄到地上会捡起来吃,因为他害怕承担自己弄掉的责任。于是,瞬间理解了他的撒泼打滚(其实就是边哭边骂)。
有一个念头升起:满足他人六大基本需求,第一步微笑。于是,我微笑地看着他哭闹。我尝试去拥抱他,他拒绝了。真是大了呀,不让抱了。我尝试语言共情他,结果,人家火头上,直接说,我听不懂你的话,别说了。
好吧,我只能一直微笑着看着他
过了几分钟,小子终于偃旗息鼓了。我拿起剩下的几口饭,给他喂了过去,并示范刚才为什么会掉下去的,如果另外一只手能扶着,就不会掉了。如果不扶就可能会掉啊。为什么我们会有两只手呢,就是为了让我们配合着更好地完成一项工作啊。
小子,张口接过了我的饭,并要求喂完几口。我想,这也许是为了想证明妈妈依然爱他吧。然后,引导他自己穿好鞋子,出发去图书馆。
晚饭时,小暖男已经在用左手扶着碗了。
.......
感叹
1、共情,不仅仅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内心平静地眼神及面目表情,也可以达到共情效果。
2、心态决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