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命运背后的真相,自己后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了命运,全书共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法、谦德之效果部分,后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今天我读的是第一章---立命之学,这一章讲到作者遇到孔老先生为其占卜了一生命运并且算到他五十三岁会寿终就寝,并且一生无子嗣,在前半生所有的占卜都一一应验的情况下,作者觉得人的命运是有定数的便开始坐等一切发生
后来他遇到了云谷禅师对他说“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普通人都是按照命数去走的,但是大善大恶之人的命是没有定数的,前者会添福增寿,后者即使有好的命格也会被断送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作者从六个方面反省了自己:一、性格怪癖,二、好发怒,三、无爱心,四、多闲话,五、嗜饮酒,六、喜熬夜,从这六点来说明精气神的朔源,而子女是父母的精气神再造,如果精气神不足再造也造不出来,这些总结对今天的我们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积什么样的业,享受什么样的德,没有后代的人,说明福德很薄,如果顺应天命,那就注定在劫难逃,当你认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过失,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宽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保养精神,从前的那个你,等于昨天已经死了,从今天开始,是一个全新的你,这个你一定可以超越固有命数,去扩充你的德行,多做好事,多积阴德,自己创下福祉是可以逆天改命的
后来袁了凡先生不断的反省自身之过且改之,并日复一日的行善积德,不但考取了科第,还有了子嗣,并且到六十九了还在写这本书,推翻了之前孔老的占卜
立命之学告诉我们即使天有命数,可是最终我们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命数就是老天给我们的人生框架,至于内容还是看你自己怎么去填才会精彩,在顺应天道规律的同时,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完善自己,让一切更有意义,可以让路越走越宽,让生命也能发生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