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段时间对于中医药的了解和调查,孩子们已经能够认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中药,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同时也感受到了亲自制作中药的乐趣,如上午水果加餐孩子们吃橘子,拔下来的橘子皮就会很自然的拿到在自然角的大盘子中进行晾晒,变成自制陈皮,“药食同源”四个字的含义,也渐渐在孩子们心中有了意义,也更加清楚了原来中药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很多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对于重要的研究还在继续,很快,孩子们开始对中药的不同形态感兴趣起来。
“老师,芝麻是一粒一粒的,有白的有黑的,可是我看到妈妈给我们做的芝麻糊糊就像份一样,也是芝麻做成的吗?还需不需要添加什么东西?”
通过讨论生活中养生食材的不同形态和加工状况,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些中药食材会制成不同的形态,有的压成片状,有的切成小条,还有的磨成粉末?这些不同的形态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产生不同的疗效吗?
于是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了对于不同形态养生中药种类的查询与调查,“都有哪些中药被制成了不同形态?原因是什么?分别如何服用?”
经调查,我们得知,就拿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海蛎子这种海鲜来讲,其壳、干、粉功效大不同。除了它本身的肉可以使用,起到很好的补养作用外,它硬硬厚厚的壳不仅能拿来做装饰,其实还是一味中药。通常为了方便服用,人们会把它晒干后磨成粉,做汤或者其他烹饪方式都可以服用。
看到我们自然角就有许多的海蛎子壳,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和体验一下海蛎子壳变成粉的样子,于是在活动区中,孩子们开始使用蒜臼子捣海蛎子壳,一下一下,坚硬的外壳被慢慢捶打成了白色的粉末状,看到还有一些片状的残渣,孩子们都很认真的进行敲打,最终得到了细细白白的海蛎子粉末。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尝试了甘草与甘草粉的制作、黄豆与换豆粉的制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不一样形态的中草药食材。
同时,中药铺也开始逐渐与娃娃家相通。药童们一边在制作着各种药材,一边还要利用自己了解到的中药知识为娃娃家来看病的小朋友们问诊、抓药和包药,有时候他们也会现场根据不同的病症,如娃娃胃部疼痛有溃疡,就研磨牡蛎粉冲服等等,渐渐地随着游戏的开展,能够很明显的看到他们在将得到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