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认知觉醒》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书中举例我们生活中常常发生的事情:
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
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
明知道要事优先,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类有三重大脑:
1、 本能脑(爬行脑、鳄鱼脑、蜥蜴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主管本能。
2、情绪脑(猴子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主管情绪。
3、理智脑(思考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主管认知。
人被这三重大脑共同掌控。作者比喻“本能脑若是100岁老人,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对食物进行即时享受,对舒适产生强烈欲望,而不至于被吃掉、被饿死。由此塑造了天性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本能脑和情绪脑。
理智脑形成的时间比较晚,力量弱小。它使人类富有远见、善于权衡,能立足未来,获得延时满足。
当社会飞速发展,人类慢慢不再需要为基本生存发愁,舒适和娱乐也唾手可得,但本能脑和情绪脑却没有反应过来,继续履行着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逃跑或及时享乐的职责。理智脑会与之抗争,但它终究是年幼的“宝宝”,在本能脑和情绪脑两个“成年人”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因此败下阵来的总是理智脑。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所以作者说,我们总是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本能脑与情绪脑的默认天性太过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