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懂得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要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学习!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而家长要做的,便是协助孩子找到这位老师。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由于孩子年纪小,自己表达不清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加上家长常常因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无法确认孩子的爱好和优势天赋,仅凭着大人主观的臆测和好恶来确认孩子的特长,送孩子学钢琴、练舞蹈,练书法学绘画等等,但是家长的主观判断并不代表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更甚至是孩子所抵触厌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补习班安排的满满当当,看似学的很多但其实孩子既不开心,学的也不是很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甚至会导致家长和孩子间发生各种的对立和冲突。

孩子兴趣班的选择问题,首要条件是尊重孩子的兴趣,更要结合孩子的优势天赋作出客观判断,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持久下去,并在将来成为孩子的一个拿得出手的特长,对其学业、工作、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经过科学的方法来测评评估孩子的优势天赋,才能精确获取孩子的优势、性格特质、相对弱势等等相关的客观数据报告,在孩子成长、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们可能会有这种思想,儿童的兴趣是存在偶然性的,或是间歇性的。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画画,就说自己也想学,可过段时间就又不喜欢了。其实这很正常,孩子对“喜欢”和“爱好”的分别与大人不同,因为孩子没有自主认识,当孩子说“我喜欢”“我想要”这类话的时候,意思可能是“我现在喜欢”或是“其他小朋友都有,所以我也想要”,但是这些潜在意思孩子是不会表达出来的。

这就需要家长准确了解孩子真实的兴趣爱好与优势天赋,兴趣爱好不等于好奇心。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一时的,随性的,是没有坚持性的,如果把好奇心当成爱好就错了,这会造成家长和孩子在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而错把好奇心当成爱好点,又会错过孩子最优的学习成长时机。

那么如何科学地发现孩子的优势天赋呢?要知道幼儿期是发育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然而很多父母害怕早期教育会过早干预,反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这部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早期教育中丰富的活动和教育方式,不仅不会阻碍孩子大脑的发育生长,还会刺激加速智力发展的速度。并且在孩子小时候进行天赋优势发掘及系统培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过“对症下药”的观点。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对儿童天赋、智商、特质、心理等等缺乏客观实在及显性地判断了解,导致无法对孩子进行有用引导和管控,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交流,导致基础教育的学校学习普遍存在盲目教、盲目学、盲目管的情况。长此以往,肯定会使孩子心生倦怠,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情,乃至逃学。

正所谓,逆着天赋的塑造,便是摧残和冲击。适应天赋的塑造,才是锻造和淬炼,让孩子在走向成功的路上赢得快乐和自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