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受好奇心驱动的自主学习
金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
除了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习,他们通过摸索,还组建了老师辅导式的教学。在这样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学生志愿辅导者,也就是说,当这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某方面的水平比较高的时候,他去教别人,相应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还会继续提高,非常有助于培养成功的习惯。
另外好奇心是会传染的,比如你正在选择一本书,旁边有人大力推荐了这本书,那么有可能你就会把它买下来。
还有一个研究表明,孩子们对某一个主题的熟悉程度和他取得的成绩是正相关的。比如都是做阅读理解的题目,如果讲的是关于棒球的,对运动有了解的孩子,得分明显会更高。这个更高,和他们本身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没有太多的关系。
【如果举我自己的例子,就是每当看英文阅读理解的时候,如果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文章,我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的深度,都会远远大于不了解的天文学物理学这方面的知识。】
那么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了,一方面如果你事先对某一个主题有所了解,你学起来就会更轻松,成绩更好,但是又得先通过学习,才能相应了解一些相关知识。阅读的效率取决于你对阅读内容的了解程度,然后你要从阅读材料里面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这会形成一个循环,所以一个小结论是,作为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储备了大量的知识,那么他在学校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成绩也会更好。
此时请不要忘记学习模块顶端的三个特质,自主性,好奇心和目标感。让孩子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之后,他们会更加游刃有余的学习,这才是一个高效的良性循环。
各种各样的探索和体验非常重要,有条件创造这样的机会就去做。【虽然我很悲哀,现在的学习生活没有这些条件,但我应该庆幸的是他们毕竟是高中,而我们现在是初一,我还是有机会的。】
在发掘孩子兴趣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兴趣是真实的,他感兴趣的,而不是我们为了考上好大学,根据学校所要求的那些特质,专门培养的兴趣。那些是假的,只是为了混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特长而已。
最后一个小问题是关于网络的使用和家长的持续学习。当孩子问出类似于:我为什么要知道美国有哪50个州?而家长其实想一想也不太清楚为什么的话,那么应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上网,认真的寻找答案。这个时候我们相当于给孩子演示了我们是如何利用科技学习的,我们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学习的。
第10章,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
本章明确告诉他们,想要顺利长大成人,必须具备哪些通用的技能,然后利用每一天每一分钟去帮助他们培养这些技能。
这一张里有两张表格,列举的是雇主看重的通用技能有哪些,但是太笼统了。然后他们做了一张表格,可以持续学习和精进的能力有哪些。并没有展开叙述,有点类似第8章的16个学习小模块,都没有展开,希望我能够自学其中的一些内容吧。
最后是,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些项目的展示,而令这位校长最为感动的是学生的反思部分,就是我是怎么制定目标的,怎样执行计划的,碰到了问题和困难,我可以怎么去办?如果失败了我还可以学习什么。【也就是我们认知科学里一直强调的元认知功能,反思。】
第11章,毕业之后的人生
作者回忆道,她在高中时,教授过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在30岁的时候又重新来找的这位老师表达了感激之情,是一个总结的章节。
后面就是全书的一些后记,如何使用等等,没有特别想让我记的,可能以后会去使用一些其中的表格吧。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