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百姓话题》2015年11月30日刊登了这样一则话题:
湖海塘有必要改名吗
这几天,金华人的朋友圈里悄悄流传起这样的消息:湖海塘要更名了!
湖海塘,是金华市区最大一片湿地,就像杭州的西溪。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逐渐被打造成为一个区块概念,各种开发项目方兴未艾,成为金华重要的景观和地标。
市地名办主任章跃宏透露,确实在考虑湖海塘更名的事。这几年湖海塘区块的开发建设一直引人关注,扩建发展过程中,有人就提出,湖海塘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土气,影响力不够,也不利于未来城市湿地公园推广。“因为不断有人来提,所以我们也是试试看。”
湖海塘有可能更名的消息一传开,立即引起金华市民的强烈反响。不少市民反对改名,他们说,“湖海塘”这个名字是金华的标志,何必“傍大款”改成什么湖?浙师大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龚剑锋也认为,湖海塘是一个珍贵的地名遗产,包含很多文化信息,很有金华特色。看似老土,实则是大俗大雅。
湖海塘有必要改名吗?请大家来谈谈。
约定俗成,意思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事物名称没有本来就合适的,而是由人们共同约定来命名,约定俗成,这个名称就合适了,反之,这个名称就是不合适的了。名称并不是生来就表示某种事物,而是由于约定俗成,人们用这个名称称呼这种事物,习惯了,就成为这种事物的名称了。有本来就好的名称,简单明了而又不互相矛盾,这就叫做好的名称。
所以,约定俗成才是最为重要的。试以“人”为例吧,倘若当初没有“人”这个概念,而称之为“猪”或“狗”,那么习惯成自然,现在当然还是把人叫“猪”“狗”了,如果叫做“人”了,反倒别扭。人的名字也一样,尽管你更名了,但是当初的玩伴依然还是叫着你的曾用名。一曲《高祖还乡》,到了结尾才知道刘邦其实就是“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摔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这虽然是文学创作的虚构,却道尽了约定俗成之理:原来汉高祖刘邦,还不是那个无赖“刘三改姓更名”?
咱们湖海塘的地名也是如此,照样也不是谁说了想改就可以改的。想想吧,我们这个社会曾经出现的闹剧还少吗?文革时期,城市里“路名大革命,全城一片红”,单就咱们金华城而言,酒坊巷改为健康巷,螺蛳巷改为朝阳巷,府上街改为工农街,雅堂街改为红旗街……乡村也不甘落后,什么“曙光”、“立新”、“跃进”等等地名风起云涌,但文革一结束。这些地名大多都是烟消云散,有几个还能保留下来?后来还不都是重新改回去了吗?
在金华的城市发展中,这几年湖海塘区块的开发建设一直引人关注,扩建发展过程中,有人就提出,湖海塘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土气,影响力不够,也不利于未来城市湿地公园推广。恕我直言,主张把湖海塘改名,那简直是在胡闹。湖海塘,自有她那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轻率地更名,只能会割断这种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文脉!
所以,窃以为,那种觉得湖海塘这个名字显得有些土气,也许就在于因为有一个“塘”字吧。但湖海塘,是湖?是海?是塘?有那么重要吗?是否改名为“金西湖”或者“地中海”等什么的,咱们金华这座城市的品牌就提升了?我倒认为,是湖,是海,是塘,简单明了而也不互相矛盾,因为大家可以各取所需,雅俗兼具,包容并蓄,乃是我大气金华!
而所幸的是,早在2014年12月23日,由市长暨军民签署的《金华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兼顾历史和现状,尊重群众意愿,保持地名相对稳定,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名文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据此,我想,如果湖海塘确实需要更改地名,不但应该向社会广泛征求不同意见,慎重作出决策,而且更应该通过这种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所以,约定俗成谓之宜,湖海塘必当还可以沿用下去。(写于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