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發表於2019年,刊載於ET&P上的文章,作者是由一位博士候選人和他的老師們一起合作的。文章藉助文獻計量學的工具對創業型組織的相關概念進行梳理,揭示了研究領域的研究主題和理論基礎。文獻計量學算是筆者比較熟悉的一種方法和工具,讀完這篇文獻讓我有一種敬佩,文獻計量的工具往往用在寫綜述性文獻上,而對於綜述性文獻的核心在於對所綜述的領域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文不僅在對研究主題的探討方面有深厚的積累,而且邏輯清晰,論述流暢,其次,對於文獻計量方法的運用沒有長篇大論,做到了很好的歸納與精煉,最後,對於未來研究建議的部分也基於文獻計量工具進行了延伸。
文章指出,創業不僅適用於針對新創進行研究,對於現存組織(Established firm)同樣適用。對於現存組織,如何跟隨環境改變而進行自我革新、創新;如何創造新的績效增長點,實現持續的競爭優勢和成功至關重要。因此,商業中的這種趨勢和現象也促進了學者們對創業型組織的關注。學者對於創業型組織的定義各有不同,其用了很多概念來捕捉創業型組織,如:創業導向EO(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策略創業SE(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企業創業CE(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此外,還有學者針對某些要素來定義創業型組織,例如新創組織CV(Corporate Venturing)和策略更新SR(Strategic Renewal)。如此的情況使得學術領域目前對創業組織的概念有多重定義,這樣的複雜性使得學者難以理解文獻之間的鏈接,限制了領域發展的結構、使得知識累計變得分散,因此,有必要對於企業的創業精神和創業型組織進行定義和釐清。因此,本文首先通過文獻回顧,釐清各類對於創業型組織的定義概念。
1.創業導向EO:正如3-17的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創業導向是描述的一種組織屬性,例如描述個體時會用「這個人很outstanding, 腼腆、健談」等等,EO也是描述組織的一種屬性特征,對於EO的發展主要有2個奠基,一個是最初的EO模型,即認為EO是一個單一構面,由Innovativeness, Proactiveness和Risk-Taking三者所構成,這一觀點是EO最初的產生(Covin 1989;Miller1983);隨後Lumpkin & Dess在最初EO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拓展,認為EO不是一種單一維度,應該是由5個維度,即在最初的3個方面加上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和Autonomy兩個方面,這兩個夠念也奠定了EO的基礎。
2.企業創業CE(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在3-17的那篇分享中,作者也在文獻中對CE和EO的概念進行了釐清,為本文又對兩者進行了更直接的區分。本文認為CE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在現存組織中聯合起來,創建和一個新組織或者對現存組織進行更新或者創新的過程。
EO與CE在概念上截然不同,但又緊密相連,EO反映了創業組織的屬性,而CE反應的是創業組織的行為。
3.策略性創業SE(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這一概念也是筆者最偏好的一個方向,其是指創業行為帶有策略性視角,換句話說就是創業行為一方面是尋求機會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尋求優勢的行為(4-14有分享這兩種行為),即一種關注探索性行為,不斷發展新的機會,向未知研究,另一種是深耕當前的創業機會,將其做大做強,在行業中形成優勢。SE最初被學術界認可是源自於Hitt等從4個維度對SE公司的屬性進行論述。與EO和CE相比,三者在尋求新機會的行為方面都有涉獵,但對於尋求優勢的行為則僅有SE有涉足。
4.由特定要素定義的創業型組織的相關概念;
CV:關注在現存企業內部創造新組織(Organization),從而發現新的商業機會並建立新的組織能力。
策略更新SR:關注創業行為對組織策略和資源的改變。
內部創業(3-17有更深入的解釋一下這一概念):關注在現存組織內部的個體通過創新在企業內部創造新的商業行為。
在對現有圍繞創業型組織進行定義的概念進行分類後,本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對先前的研究進行分析,在數據選擇方面,選取WOS,Google Scholar等數據庫,對主題中包含EO,CE,SE,CV和SR等進行檢索,經過最終的篩選,共搜集到2895篇文獻,刊載時間介於1937-2016年間,涉及673個期刊。隨後對檢索出的期刊進行co-citation(共被引)分析,並選取共被引大於60次的期刊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1.期刊分佈
2895篇文獻的參考文獻中,主要分佈在SMJ,JBV和ET&P三本期刊中(三本總和超過15%)其次,AMR和AMJ佔比也都超過3%,至於每一項刊載的具體分佈見下圖
隨後,作者基於共被引分析對論文的分佈進行了聚類,共分為4個大類,28個子類。
其中,四個大類別包括
1.組織的知識和學習能耐
這個部分涉及策略管理的理論較多,主要關注資源和能耐對於組織知識的建構、機會的識別和探索。其理論的應用主要基於資源基礎輪和知識基礎論兩個方面,而這兩個理論與EO和績效的鏈接也成為這一研究的核心。
2.組織內外部要素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在這一類別的研究,關於EO與組織績效的研究是整個創業型組織研究的核心,研究基於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主要衡量環境要素對於EO和組織績效的影響。同時,這一類別的研究還與關注影響CE和績效關係的環境要素。從這一聚類中可以發現,關於創業型組織的研究,核心關注在EO於績效,其次是CE與績效,而且環境要素在這一過程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同時,這部分研究也如何定義CE(CE的概念)以及如何更全面的釐清EO的構面提供了支持。
其次,內部要素,如管理者的支持、組織的創業文化等也與這一聚類緊密相關。
3.CV
在這個類別中,學者們重點關心的是CV在推動現存企業開展創業行為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從文獻計量分析的結果看,對於這個議題的關注比領域其他的聚類底,較少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4.基於市場角度
這一聚類的研究專注在Marketing方面,主要涉及策略導向,如市場導向、學習導向等,探討這些與創新、績效之間的關係。這類研究基於市場的視角,了解組織的消費者、競爭者如何識別和開發新的機會,從而實現長久的獲利。在這一聚類中,有一部分學者重點關注國際市場,即了解新創如何進入國際市場,但相關的研究還在初始階段,未來還有很多發展的可能。
再次,通過文獻計量研究的結果,與創業組織先前的若干概念進行匹配,文章試圖通過文獻數據,幫助大家釐清在不同概念下,學者研究的主要方向。
1.關於EO的研究
從聚類結果看,EO的研究圍繞策略導向、RBV以及動態能耐,其關注的結果主要在於組織績效,這一結果也與先前對於EO定義的衡量相呼應。同時,結果也表明EO的研究連接了多個不同的主題,也涉及多個學科,尤其是在Marketing領域,研究涉及多個策略導向,如市場導向、EO等。
2.關於CE的研究
從聚類結果看,CE的研究著重在分析創業組織的行為,包括CE策略的實行、組織內部結構等。此外,還有對CE概念的探討(主要為創業學者和策略學者所沿用)。
3.關於SR策略革新的研究
從聚類結果可以發現,關於SR的研究與CE的相關研究在聚類方面沒有任何的重疊,這也表明關於SR的研究處於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其更偏好關心創業組織的更新,而不是廣泛的CE。從聚類結果可以發現,SR的研究大量借鑒了知識和能耐領域的學科知識,聚焦於新創企業隨著知識和能耐的吸收,對其策略進行更新的過程。
4.SE的研究
SE的研究在本質上更偏好在策略方向,例如,關於組織學習、動態能耐等。SE的文章與策略和創業知識的關聯性較強,從策略和創業整合的視角進行是SE與CE和EO的重要差異。
最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從網路或社會資本的角度對創業型組織進行探討
通過文獻的回顧,本文發現基於社會網絡或社會資本的方法對於創業型組織的研究仍有許多需要補充的方面,例如網絡是如何促進創業型組織發展以及如何促進其獲取資源、知識。其次,先前研究已經展示了不同類型的網絡對於創業型組織的挑戰和對績效的影響,但進一步,未來研究應具體了解不同類型的網絡對於創業型組織的創業行為有怎樣不同的影響?
2.技術變遷和創業型組織的發展
通過本文的結果可以發現,技術變遷在組織演化過程的作用較少被創業研究的學者們所關注,但技術的變遷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著深入的影響,如何通過創業行為以及通過何種創業行為能夠應對技術改變所導致的環境變遷,是創業研究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3.策略決策與創業型組織
基於策略視角的創業組織研究針對創業型組織產生的前因探討逐步增多,但對於組織領導者以及其決策過程的研究仍舊較少。由於組織領導者的獨特位置,其對於組織策略的形成、決策導向、資源獲取等都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也深刻的影響著企業的創業行為。儘管相關研究已經指出CEO的個人屬性如年資、年級等,對創業型組織有影響,同時,近期的研究也關注在CEO的認知,例如CEO的自信等對於EO的影響,但基於財務領域的研究也發現CEO對於創業型組織的績效有負面影響。因此,基於高階管理者對於創業型組織有如此的影響,本文呼籲學者們應該加大這方面的研究,例如通過高階管理者理論等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4.家族企業的創業研究
家族企業一直是管理領域學者們所探討的一個重要議題,但家族企業和創業相結合的研究先前較少。因此,本文認為基於家族企業的創業研究在未來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尤其是將創業組織的相關資源、知識的理論應用於家族企業,了解對於創業型家族企業的驅動因素等,對於了解家族性企業與非家族性企業的差異具有重要貢獻。
5.創業組織國際化
對創業型組織國際化的研究當前仍舊處於萌芽期,也是目前研究的一個重要缺口。尤其是企業的國際化在企業發展規劃上是由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如何通過創新來提升組織國際化並實現長期的卓越績效對於創業型組織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建議未來可以基於不同的國家文化層面,對EO的發展是否有所差異來進行了解。其次,國家的差異與資源的鏈接也是未來創業型組織國際化研究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心得:文章對創業型組織的研究進行了完善的總結,首先,將創業型組織中的多個概念進行了梳理,幫助讀者釐清了這些概念之間的差異,也對相關概念進行了總結,為後續學者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也為領域知識的整合與累計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對領域的整體文獻進行整理,利用co-citation進行分析,並對結果進行聚類,通過聚類分析,了解領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趨勢,幫助讀者進行深入的梳理。最後,基於聚類分析的結果和對領域研究的梳理,本文為領域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幾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