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文章是一本handbook中的一個章節,出版於2007年「Entrepreneurship concept, theory and perspective」,這一章節探討的核心在於創業研究的研究層次,章節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對先前創業研究的研究層次進行梳理;其次,基於現有的研究以及發展趨勢,從研究層次上對未來的研究提供建議。
首先,關於現存創業研究在研究層次上的梳理(大家注意,本書出版於2007年,因此很多內容都是基於2007年的發展)。在創業研究中的美國的核心期刊主要有JBV和ET&P,歐洲的核心期刊主要是ERD,作者對這三本期刊1988-1998刊載的文獻進行整理,發現創業研究主要以微觀層次為主,即從個體層次和組織層次進行研究,而且微觀層次的研究在逐年增長;尤其對於個體層次而言,其在創業研究中的發展一直較為穩定。相反,在創業研究中運用團隊、創新等個體層面的分析單位進行的研究仍舊較少(具體如下圖):
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於研究轉向firm-level,另一方面是由於期刊選擇的偏好。此外,由於數據獲取的難易程度不同,也導致研究層級的選擇有所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在個人層級和企業層級之間,學者們開始關注個體行為對於企業層級的影響,包括企業的行為、績效等等。
在個體&企業層次的研究,學者們注重創業者的心裡特征對於組織的影響,而人口統計學也為這一過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在這一過程中,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行為、不同類型創業者的創業行為的差異,以及創業行為的發展順序會等問題還未有很好的研究。
在企業層面的研究,管理學者的研究中心向創業研究轉移,隨著研究的擴展,創業研究不僅僅關注在小企業,而擴展至大企業的創業,即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其次,在不同組織環境、社會背景下的創業行為的研究也受到關注;最後,基於策略創業的研究較少,EO的產生帶動了這類研究的發展,但EO如何與其他變項相互作用進而影響績效發展的研究受到學者的關注。
產業、區域、國家層面的研究;在產業層面的研究中,人口生態學的觀點指出了解產業發展脈絡以及新創的發展脈絡並進行回顧是非常有價值的,也是當前許多學者在探討的方向。在區域層次,區域環境對創業的影響已經被學者所關注,主要從區域需求、由小企業主導的商業組織、區域城市化程度三個方面影響創業的發展。在國家層面,文化、法規、稅收系統、教育體系、基礎設施等都是影響創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開展不同國家創業對比性研究的主要來源,許多基於國家層面的研究主要使用國際化的數據庫如GEM等進行研究。
第二部分,對未來研究的發展規劃
第一,對於創業研究的分析層次而言,作者認為對於創業的研究應該從創業的概念入手,即創業是創建新的企業,這一過程應該有新的經濟活動,而非單純的新企業而已。圍繞這一核心作者提出將其視為新的研究層次,並從3個角度進行分析,即將新創視為自變數或因變數,進一步圍繞新創level進行多層次的研究。
將新創level作為自變項,這類研究可以通過檢視新創的特征,如人力資源、新創TMT等,作為自變量,進而了解其對於新創結果(如績效)的影響。
多層次的研究主要將新創的影響與其他要素想結合,尤其是與社會層次的關聯性,即新創所注重在社會價值還是個人價值其對於社會發展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其中Hero型的新創在社會價值和個人財富方面都有很好的聲譽,而Robber型的新創僅僅注重個人財富,沒有社會價值,甚至對於社會產生負面影響;Catalyst型的新創指雖然創業者失敗了,但在創業過程中的行為或經驗對於社會有促進作用,或者這些經驗、方法被競爭者加以應用能夠有利於社會的創新行為;最後Failed型新創就是真的失敗了。這一分類其目的也在於啟發學者對不同類型的新創進行探究。
最後,將新創視為因變量的單一層次研究,這類研究主要從企業層次的人力資源改變、環境變化等要素來探究影響新創生存、成長獲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總結:書本的這一章節從分析層次角度對創業學者過去的研究進行了歸納和整理,主要分為個體、企業、個體&企業、產業、區域和國家幾個層級,也對不同層級在創業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回顧。最後文章也提出了一新創為研究層級進行分析的新想法,並呼籲學者們進行多層次的研究,而不僅僅局限於現有層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