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吃货来说,喜欢吃的食物很多,问他们为什么会喜欢吃.他们会说味道不错,很合我的口味。但他们并不会科学的回答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吃这些食物,也不知道这些食物的来历,但有人可以,由作者约翰.麦奎德写的《品尝的科学》带你科学的解释关于品尝的故事,关于味道,结合了神话、哲学和文学,(这么厉害,那么一定知识渊博)好了,接下来介绍一下作者。
《品尝的科学》的作者约翰.麦奎德,是一位记者,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在《史密森杂志》《华盛顿邮报》《连线》等杂志上发表文章。与人一起做的报道《毁灭之路:新奥尔良的破坏与超级风暴来袭》赢得了普利策奖。其他作品则拿过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生物科学协会和国际专业烹饪协会的大奖。
接下来一大波干货来袭:
一.从古至今最关键的五顿饭
1.最早的和味道有关的证迹,早在地球生命开始感觉到周遭世界的时候就有了。
2.在接下来的数十亿年里,生命在演化的过程中,已经吃过无数顿饭了。
3.下面介绍的从古至今最重要的“五顿饭”,每一餐都发生在演化史的重要转折点,它们对于解释味觉从哪里出现,以及智人的烹饪发明天赋从何处产生,大有帮助。
这五顿饭分别是:
三叶虫捕食蠕虫状的猎物
盲鳗吞食海洋生物的尸体
在同一时刻,摩尔根兽可以记下30米外一只小蜥蜴的气味,下一个高地处的白蚁蚁丘,以及一只跨过沼泽的恐龙
某些猴类获得了第三组视锥细胞,帮助他们在丛林中发现水果
智人的近亲族群有能力用火加工食物
关于这五顿饭,由于篇幅原因,并不细细介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品尝的科学》这本原书,可以体会一下作者的文化功底,全篇没有一句废话(鼓掌ing)
二.苦味基因
关于苦味,对于我的印象来说,是咖啡,摩卡,是苦瓜,微苦的可以接受,太苦的受不了,苦瓜对人很有好处,但我的确没吃多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不爱吃有苦味的东西。
那么看作者是怎么说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玻利维亚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农场中,有一种很苦的马铃薯,但当地的艾马拉人早已习惯了它的味道。(我喜欢这个例子)
20世纪80年代做的味觉测试显示,这里的人对苦味的敏感度远比美国人低,但是每个人都尝得到笨硫脲的苦味。他们辨识苦味的能力是在的,只是因为饮食上的需求,敏感度降低了。即使在这种低敏感度下,他们的味觉依然具有辨识能力;如果马铃薯的味道苦到连他们也无法承受时,就是有毒了。
就像身体里的其他部位一样,味觉是遗传和生活经验交互影响下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尝过的食物种类不断增加,我们大脑负责厌恶反应的神经网络也会改变。有人之前完全不敢吃苦瓜,现在却非常爱吃。味觉的反差、对苦味莫名的欲望,都为吃东西这件事增添了乐趣。
三.寻找天下第一辣
作者 开始举的例子是业余园艺好手培育出天下第一辣椒的进程,我也很喜欢吃辣椒,觉得很带劲,觉得让原来食物的味道鲜活起来。
看作者怎么说:生物学上,辣椒的辣不属于味觉或者嗅觉,而是一种本能和内在的令人不适的灼热感。有一个理论认为,吃辣可以刺激感官。(我觉得有点意思)作者写到辣味对于智人来说是一种颇为新颖的味道。
根据网上有人吃辣椒的影片,作者理解到:不管吃辣椒时是什么感受,它真正的乐趣来自后继的满足感,那种受尽折磨后活下来的解脱感。
好像是这么回事,将关于吃和品尝的事用科学,哲学和历史来诠释,真的很有意思。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