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球只在优生之间传来传去?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也以小组为单位整体进行评价,逼迫中差生参与到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设想:
1.全班推举一名同学或直接由课代表担任老师的小助手,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抽查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情况。由小助手进行这个任务效果比教师自己进行好。
2.教师对全班加以说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组内每个同学都学会。
明确每个小组的序号。
最开始由12个组中的哪个组汇报以抽号签来决定,避免由教师个人决定。明天不妨暂且以秒表跑时喊停时的数字总和来决定。
组内谁汇报由全班同学决定。我们现在想一想,如有95分和80分两名同学,只需让谁汇报就可以知道这个组的同学是否都学会了?
汇报完后该组其他成员决定是否补充或更正,但由谁补充或更正还是由全班同学决定,决定的原则仍然是检查组内每个同学是否都会了。
3.快速组成小组,给1分钟每个小组推举一位组长教师提问明确,并说清楚组长的任务是考虑每个同学被全班同学选中的可能性大小,由最有可能到最不可能安排汇报顺序,每次一人说,其他人听并提建议。
4.提出合作学习要求,比如明天和倍问题的合作学习要求是:能结合线段图说清楚解题的算式和想法。
5.开始合作学习,教师真正参与到小组中。
6.其中一组汇报展示。
7.其他组对该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展示组进行补充或更正,这样补充或更正更有针对性。
8.小助手抽查其他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它可以防止当汇报组被抽签选定后其他组不再关心参与学习,使得真正的学习只在一个组发生。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反思:
整节课下来,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确实让人感到振奋,特别是段嘉琪的发文“为什么要除以2”也可谓是善问,但却连公式都未来得及得出,可见效率之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第4个环节出了问题,合作学习的目标太大太宽泛,没有直指重难点,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从重难点处开始,比如本节的合作学习目标应在展示所有解法后检验出正确解法后针对一种解法的思路提出:为什么要用50加12?然后再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如此针对性才强。我的体会:合作学习必须针对一个单一的重难点,否则将在细枝末节扯皮不断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切记,切记!
至于今天,就当成是熟悉程序的演练吧!
进行改革实践,就要做好一开始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这样可以避免遇到挫折困难就全盘否定改革的想法,只要确信它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就要坚持不懈地尝试下去,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让它日趋完善。
优势:在这种方式下,大家帮助学困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从更深层次更广层面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心理学——学生的被需要被肯定被理解》一文只是使我具有了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意识和理念,但本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设想》却使我迈开了步伐,它将使我的理念落到地面,结出果实,从而不再是一种空谈和空中楼阁,而将成为现实。所以本文于我而言又是一篇至关重要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种子则可以追溯到2017年11月26日周日《龚雄飞学本教学专题讲座》。
当时那首教师版的《心太软》真是刺激到了我,那之后王校曾听课想看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可惜那时候它还没有发芽,更别提开花结果了。但我想说的是,学习是不会白学习的讲座是不会白听的,它一定会在你的心里埋在一颗种子,而在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弊端:这种方式需要给学生一定的互学时间,倘若真能有效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这时间就花的值。但回过头来想,以前教师组织学生反反复复练,还不是为了学困生吗?为节省时间,最好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上课就可以跳过自学环节直接进入合作学习阶段。最初是新鲜,后期需采取奖励措施跟进。
疑惑:汇报组是否都需要站到讲台上去?此种举措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我倒觉得为避免本组成员干扰汇报人最好站到前面去,而其他人则不妨视情况依次而上。
后记:小组合作学习我听说很久了也见多了,可我为什么不用呢?原来这背后有一个理念和认识的问题,相应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再好的办法你也不会用的,因为你从内心里还是抵触的,再说你想用也用不好。
原来对教学方法的学习是这样:你有什么层次的理念和认识就会学什么层次的方法。你有上念你就会去学上法,你有中念你就会学中法,你只有下念你就只会去学下法。
2018年11月24日后记:本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满足学生被需要的需求,但目前我的能力还只能使它是突破某个重难点的一种方法。
亲,我还想对你说:既然点进来了,就点个喜欢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