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好姐妹相聚,工作,孩子,孩子,工作,聊了4个小时,没超过这两个话题。而孩子聊的更多的,当然离不开,教育。
姐姐家的孩子今年刚刚上一年级,家里房子的学区是北京实验小学分校和史家胡同小学分校,就这样的好条件她还是“舍近求远”去了一家离家30公里的住宿制学校。
我还有点好奇:孩子这么小就住学校,你也舍得啊?习不习惯,行不行啊?
姐姐的回答让我释然:孩子的成长跟环境有关,大家都住宿,每周回家两天半,也都习惯了。而且一个宿舍四个孩子,实行的是“大带小”制度,中高年级的孩子带低年级的孩子。
北京公立小学最好的几所,中关村三小,西城区实验小学,史家胡同小学……这些学校是挤破了脑袋也很难进,即使进去了,也是有很多说不出的滋味。
现在孩子真的“又幸福又悲哀”。竞争压力太大了,大家都快跑,你别说原地踏步了,跑慢了就得掉队,追赶起来真不容易。
姐姐的孩子送到了一所有学籍的私立小学,每年的学费是8万多,加上寒暑假必须去的冬令营,夏令营,再加上增加的课外班,辅导课,保守计算了一下,整个小学6年要准备70万,还没算课外学习小提琴、围棋和少儿英语的费用。
想想养一个孩子,之前有一个公式说,30万的费用到18岁。按这个计算方式,30万连小学都没读完就花没了。
当然,公立小学就没有这么夸张了。但公立小学没有学费,“隐形费用”会少吗?不得而知。现在还没有经历,没有话语权,但据说越是好的公立小学越是拼家长,略次的公立小学其实教学水平也不差,就是大家心里还是有或多或少的落差罢了。
孩子马上面临上学,教育成本马上就上来了。没有丰厚的储备,怎么行呢?我现在才理解了另一个家庭殷实的姐姐的感慨:这些年来赚的钱都养孩子了,孩子越多花得越多,几百万都没了。
想要跟孩子所能给予的最好,适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但努力赚钱真的是硬道理!加油吧,爸爸妈妈们!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