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学经济学理论,只觉它味同嚼蜡,枯燥乏味得紧,喜欢活泼新奇的我,对于枯燥的一切,总是难以从心底生出喜爱来,只为学而学,应付考试,并未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促使我再下决心重学的原因,是被老路的这三个字所打动:用得上!
于是兴冲冲地报了名,进去一看课表,那些名词虽事隔多年,倒也还不算陌生,它们涌过来,纷纷和我打着招呼,看着熟悉的它们,有久违的感觉,但似乎又有哪里有些不一样。
原来它们穿了现实的外衣,改头换面地站在我的面前,面带调侃:“嘿,老伙计,别一直用老眼光看我们,是你打开思维,提升认知,重新认识我们的时候了!"
于是,我又将和这些老朋友,耳鬓厮磨的在一起待100多天。
老路,也许并不老,全名路聘,京东的前副总裁,他用了两年时间,把清华商学院课程和全美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MBA内容进行整合浓缩,总结自己近15年的商业案例研究成果,结合10余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将最经典的商业案例融入了此次课程。
为了在七分钟讲一节课,他每节课都精心打磨,让大家既能听得懂、又能用得上。
第一节讲机会成本,第二节课便讲机会成本的儿子比较优势。
在日常的概念中,我们常常把事情交给工作 效率高的那个人做,觉得节约了成本,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做得好是绝对优势,那么事情做得好而快的人,这件事是不是就应该由他来做呢?
绝对优势是用客观绝对成本来比较,比较的是生产率,是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即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实际成本,反映的是生产率的高低。比如同一份数据报告,老路做只要一小时,而数据专员做要两天,显然,老路的生产率要高很多。
但老路做数据报告的一小时,若用于做市场投放计划的话,却可以为公司节约800万元,他的相对机会成本就是800万元。这点上数据专员则比老路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用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来比较,反映的是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这样一比较,很显然,老路应去做他机会成本更高的事,而非做他有着绝对优势的事!
思而成慧,这理论里蕴含着许多智慧,可用于工作生活之中。
因多年的做报表生涯,曾经的经费年报表,别人可能会用一周,我可以在给我的基础数据正确的前提下半天内完成。
可是,我就应该做报表吗?如果我用这半天时间去制定某一方面的内控措施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有友劝我:“何必那么累?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要自己亲自去做。"
我不以为然,今日思量,这话从经济学的范畴去考量,加上条件限定,如用钱解决节约出来的时间你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话,这话是正确的。
于我自己,也应好好审视,事必躬亲的老黄牛未必是好的员工或领导。
用人亦如此,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尽量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
聪明如诸葛先生,定是懂此中道理的,只是多种原因没能运用好罢?否则,或许会多活几年或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投资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机会成本,不断降低自己琐事上的比较优势,在某一点上集中爆发,成就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即使我做得比你好,对不起,也得你来做。
果然是用得上的商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