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不二参 帽子下的戏法
《唯识三十颂》第十七颂。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不二参
唯识最接近西方哲学。 诸识,指八识,识是主体的认识与相应认识能力。前五识指眼耳鼻舌身识,即对色声香味触的感知与认知能力。此五识是人的感性认知与能力,唯识家将它们置于最前最基础的地位,实质明显显示了其经验主义的立场,一切知识必须从感官经验开始,离开了感官基础的知识纯为虚妄。第六识为意识,即人的内感官,指人对心中印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意象的感知与分别能力。 这样的话,所谓与人观察与否不相关而客观存在的物质、灵魂便不可能了。因为我们只能观察到内外感官即前六识的主观意识内容,即物质的属性、灵魂的内容,至于物质本身、灵魂本身,通通应予以剃除、搁置了。
但为何我们会产生有物质存在、灵魂不灭的幻觉或妄想? 前六识均为现象性的感知与感知能力,推断不出客观对象与主体的二元化存在。是第七识完成了这个工作。第七末那识,将前六识的认知成果即经验现象知识这同一个东东,幻化出能知的主体及其认知能力与所知的客观对象及其本质。第七识是一种意义投射的能力、意识指向性活动、赋予认知内容以客观意义的理解活动。经由它,本身浑全的法、存在、道的世界被分别、割裂,淳离朴散,从而幻显出了主客、能所、心物、知识与对象、本体与现象的二元化的日常世界。 第七识恒审思量,与前六识同时而起,如蛆附骨,从不停止活动。所以不光醒时,连梦中我们也处在一个二元对立状况。第七识挟持了前六识,妄构了世界与我的真实性,是一切虚妄及由之所起的烦恼的总根子,是摩耶之网的总纲,就是佛痛斥的无明。
擒贼先擒王,修行就是转化此无明第七识,转污染识成般若智,以回到那个內外、心物尚不分的原初的假说为心的世界,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的世界。 只要去掉第七识对前六识的污染与投射活动,就证入了第八识,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第八识其实与前六识只隔了一张第七识这层薄纸,或者说没有第七识参予的前六识就是第八识。
罗素说,世界就在你帽子下面,可作唯识家说万法唯识的一个有趣的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