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对面楼的表妹,遇到一件烦心事。
楼上邻居每天动静不断,她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半夜总会有重物落地?走路都自带音响?关门都有穿堂风的样子?
神经衰弱的她,直接沟通无果,找到物业还不堪忍受打过110。
说实话,城市居住不便利的地方,隔音是一大难,除非别墅独栋。听表妹三番几次诉说,我劝解无门的时候,曾怀疑她是不是有点矫情。
谁知,没过两天,我被啪啪打脸。
之前,我曾半夜被咳嗽声惊动过,体谅病人的痛楚,耐心等三五分钟,等周遭安静下来翻身再睡,也是有过几次的。
然而今天凌晨,我从睡梦中被惊醒。恍惚间听见女人的叫骂声,等了一会还有在吵吵,起身打开灯一看,凌晨两点半。
定下神确认,声音来自一墙之隔的邻居家。
清醒的时候,听起来比较真切的。我一边感叹楼的隔音不咋的,一边听这个女人在气急败坏地骂。
一开始,我以为是两口子吵架,直到她吼着:“这还没有几天就高考了,就这么个样还怎么考?不是说好不熬夜看手机了吗?怎么管不住自己,就记不住?这还怎么考试?真是气死人了!”
原来是妈妈在吼孩子,近乎歇斯底里反复的几句话,期间还夹杂着翻摔东西的声音,特别明显。不过没听到孩子的声音,也可能知道自己做得不对,没吭声,当然也没听到父亲的声音。
虽然不知道她家后面怎么收的尾,只知道大约持续了一刻钟,动静停止了。
邻居是新搬来的,我们之间还没照过面,不过这次,我没能如以往那样很快入睡。
这往小了说,就是一个简单不过的楼房隔音问题,但因为熬夜看手机的儿子被母亲抓到现行,让我想到了家庭教育。于是,本就多虑的我,失眠了。
新闻媒体就孩子玩手机游戏,刷短视频,看网评熬至半夜,手机没收半夜偷看家长手机等行为,多次频繁做过报道,希望全民了解其危害,知道后果。
如同昨天家长会上,老师说“手机是万恶之首”,恳请家长做好手机使用管理。或许邻居家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突发表象,而是父母没引起重视,积累爆发的真实写照。
作为母亲,我对邻居妈妈的做法,无意指手画脚唯有理解。
确实,我们太知道一个妈妈对孩子掏心掏肺的爱,得不到回应的心痛;也明白只知道说教,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的妈妈,是无力且挫败的举动。
当下CHATGPT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越来越普及,而如何帮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已成为挑战父母认知的烧脑问题。
现如今的孩子,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好像只有“因材施教”才是应该有的教育模式。具体到对于手机的使用管控,实际上“堵不如疏”。
回想半年前自己的窘迫,面对儿子贪念手机的模样,感同身受是真的。
小学的时候,有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儿子对手机是无视的,对此,我还是深感欣慰的。
谁知,特殊时期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见识到到丰富的网络世界,手机逐渐占据儿子大部分心思。
特别是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因为我的疏忽,儿子有了与手机太多相伴的理由和时间。
结果,开学后仍然收不回心,对于手机管控极为不满,甚至与我对着来拧巴着干,妥妥一副“捣蛋鬼”,“叛逆小子”和“网瘾少年”的形象。
亲历了2个月的鸡飞狗跳,儿子变着花样耍赖,偷懒不成故意怼我,还以“不给手机就不做作业”示威。
幸亏我顶住~心中默念“这是我的亲儿子”,“遇到困难一定帮助,麻烦来了一起解决”,温和而坚定的守住底线,哪怕面对儿子这张青春期陌生的样子,再焦虑也始终相信他,没放弃。
终于半年后,这场历经半年的拉力锯”结束了,我有了和儿子成为同事的相处模式,彼此成为背靠背,最放心的那一个人,也有了“劲往一处使”的感觉。
现在想来,家庭教育就是一项家庭团体行动。我们作为父母,真爱孩子,就用爱安抚温暖孩子躁动的心,使其心放到肚子里,性子沉稳下来;尽职尽责做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特殊时期,苍白的语言不如切实的行动,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