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道法群里组长呼:可以改卷了。可是用什么阅卷系统呢?却没见哪个群通知。其实加入了几十个新老师,有的甚至才入职不久,尽管大家智商不低,可若对阅卷系统简单告知也会让大家更熟悉操作流程。
组内同事发了个链接,打开一看图标是“悦卷通”,已记不得自己是在哪一年用过,反正这几年最常用的还是“七天网络”和“五岳阅卷”。不过,用谁都一样,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一页一页地翻。1175份,进入倒序后,一步步走向0份这个终端。
不考究双减背景下,这样月考的合法性。也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把分数变成伤害学生的一把刀,还是只作为给班级、给老师排队的依据?
我是个政治老师,每做一件事都会考虑它的合法性,其次思考这种做法最大的效用是什么?至于我个人老眼昏花的改卷困难却可先置于一边。
从9月8上网课不到1个月,到校后一星期月考质量监测,能测出什么呢?实在不敢恭维的网课的效果,既使钉钉直播、视频会议也不可以,网课期间,好些学生根本没有读过书;开学时,大部分学生把借的书丢家了。
面对一本刚发的新书,学生连问题答案在哪都找不到,更不要说会背会用。怎么办?重讲是没时间的,只能把课件再给学生拉一遍,让学生把问题画下来阅读,这也算是一种最快捷的补救方法吧?一周三节课下来,我们把4课8个课时的问题画好了,基础训练也做了一点点,在这样的学情下考试,效果怎样,不得而知。
学习知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活动必须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人有多大胆地就会有多高产”的冒进。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发现个别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也看到很多混子在里边。老师们上课基本认真,但是还做不到对问题的深究与探讨。年级管理表面繁荣,实际上没有重点突破(最少我目前还没有发现)。
关于学校教育,我想它决不是成就部分孩子,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它的支点。如何把六大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老师的每一节课堂上、落实到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恐怕还是一个有侍提高的长期问题和艰巨任务。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是空话,不是大话,而是孩子真正找到自信、找到乐趣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还是再回到改卷上吧。看学生的字体,大约2/3的人书写不过关,污辱了我们传统文化一一汉字的尊严;看答题内容,大约有1/10的人扣题严谨,思路正确。
不得不承认,近视眼+老花眼,改起卷来的确是煎熬,摘掉眼镜,拉近与手机的距离,才能改卷,这也是我不喜欢教九年级最主要的原因。
但已走在路上,便祝我一路顺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