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两个研究发现:
1.形成习惯的决定性因素是「重复的次数」
科学家对不同行业的人研究发现:重复一个行为会导致大脑的生理变化。音乐家中,吉他或小提琴手小脑比非音乐家的大;经验越丰富的数学家,他们顶下小叶中的灰质越多;伦敦出租车司机因为记忆复杂的地图,他们的海马体要比其他人大得多,退休后海马体逐渐变小。
「就像身体肌肉训练一样,大脑的特定区域会因某个行为重复发生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我们习得了该行为,并能够下意识的连贯完成。
因而,培养一个习惯,最关键的是重复的次数。而不是力求完美:我要写出受欢迎的文章,我要瘦身20斤,这种过高的期待反而是行动的阻碍。
2.人类的天性是遵循「最省力原则」
一件事所需能量越少就越容易开始,所需能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看看日常那些让我们欲罢不能的事,他们都「简单易行」:像玩手机、看美剧、用手机定外卖…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完成。这也是所有商家花尽精力研究的部分,让操作极致简单。
培养好习惯要让行动简单易行,尽量少消耗能量;戒掉坏习惯,要为它制造阻碍。
【预备环境】
为了减少行动的阻力,我们尽力创造一个让我们能够去做正确的事环境。
例如,为了能够在家吃上早餐,而不是饿着肚子到公司,可以减少做早餐的繁琐程度。提前买好速溶麦片、包子或面包,摆在餐桌上,这样早上起来5分钟就可以准备好早餐。
想要多锻炼,早上出门前把瑜伽垫和运动装备提前摆好。为了让老公养成在门口换鞋的习惯,我在门口摆上了换鞋凳~
反过来做就可以为戒除坏习惯预备环境。例如,如果觉得看电视过多,那么每次看完后都拔掉电源插头,甚至取出遥控器里的电池。
【关注微小时刻】
“一个短暂的习惯动作,可以影响你之后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后采取的行动。就像是开车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它使你不知不觉加速前进,直到走上正路。”
午饭时打开了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即使是个烂片,也会坐在那儿坚持看完;
打开了一包零食,即使肚子已经很饱了,依旧不停,直到吃完;
本想着上厕所刷一下手机,结果就30分钟过去了……。
每一次的小选择其实是决定性的时刻。每天晚饭后及时把餐具送回厨房而不是继续看手机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我整晚的好习惯。
--两分钟原则
利用决定性时刻,我们可以将习惯缩减为两分钟版本,让它更易启动。
✧ “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拉伸5分钟”
✧ “背课文”变成“记住1个单词”。
我们会发现启动了习惯,一般不只是停留在两分钟。假如你开始厌烦,千万不要强求,就只要做两分钟就好,保护好习惯的幼苗。不要忘了,重要的是重复做。
You May Also Like:
D048|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