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天的时间读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成长经历。
作者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她是如何同命运抗争,走出大山,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全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塔拉1至17岁前的生活
塔拉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一个非常偏远的山村,父亲是一个开废品站的小商人,是偏执的宗教信徒,反政府分子,他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塔拉是最小的一个,但是因为对政府的反对,所有的孩子都没有去学校里面上过学,生病了也不去医院救治,父亲经常会向他们宣传世界末日论,书中的父亲永远都在储存物资,做罐头水果,以度过世界末日的危机。他在家里的周围藏了很多汽油,购买枪械子弹。时刻准备与政府开火,除此以外,塔拉还有一个患有燥狂症的二哥肖恩。肖恩经常对塔拉大打出手,把她的头塞进马桶进行虐待和羞辱,大腿按在衣衫不整的塔拉脖子上骂她“小妓女”,塔拉从小就是在爸爸的偏执,二哥的羞辱以及糟糕肮脏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第二部分:描写塔拉外出求学的过程
通过自学考试到杨百翰大学上学的塔拉,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在一开始之初,什么都不懂得,妥妥小白一个,但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的学位,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第二部分作者的笔触比较简单,但是我们也能结合她的成长环境和背景,可以想象得的到,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付出的努力。
这一部份,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很大一部分人,不管你后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多大成就,但在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是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上下探索,苦苦琢磨的一个过程,有的人失败是因为过早放弃,成功的人都是因为坚持到了最后。我的经验是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我们都应以最虚心的姿态去定位自己,然后以长期的思维去对待,因为没有一件事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过挫折跟困难,经过反思总结,然后在不放弃的正确努力之下才可能成功。
第三部分:塔拉内心对原生家庭的冲突
经过学习的塔拉,越来越没有办法融入她的家庭,她知道家庭问题出在哪里,也清楚知道,自己虽然外面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和增长了见闻,但她的内心仍然被困在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之下,她想努力去挣脱这种这种枷锁,但发现越挣扎就越难摆脱。她尝试与家里面沟通,敞开心扉化解心结,但由于家里根深蒂固的思维,她失败了,她被剔除了家族,遭到所有亲人的疏远,为此她一度陷入抑郁,经过心理咨询,和对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塔拉选择做自己,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依然没有得到家里的接受,已经多年没有见过父母了。
做为读者,我很理解塔拉,这个结局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结果,因为这个时候的塔拉跟她的家人,完全是处在两种不同的认知上,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一方的改变必定会遭到另一方的抵制和仇视,这在我们身边也不少见。
这本书的主轴是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虽然现在不少心理学在强调不要过分放大原生家庭对最人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它带来的影响确实多少总会存在的。
心理学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建立在你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思考的前提之下,愿不愿意去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就像塔拉在本书中写到的那样:“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飘渺,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份量。”
“当鸟飞往你的山”不仅仅是说我们对外的追求 ,对环境的改变,不是获取外部的成功,它还是内在的一种选择,心灵上的升华和解放,在我们年前有两座山,一座是看得见的,一座是看不见的。
你要去往哪里的山呢,是继续困在过往的回忆里,任由过去影响每个当下,还是跳脱出来活在每个当下,书写新的未来。
怎样选,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自己内心的和家庭的冲突与摩擦。
当你决定改变时,就不能用太多的道德,世俗的定义去绑架自己,就像塔拉在面对家人的捆绑时,任然可以坚定自己的内心,选择做自己。
我们首先要成为自己,然后才能回到最初的生活当中。面对那些曾经让自己难堪,痛楚,绝望的事和人,他们永远都在那里不会消失,你也不可能去忘记,他们只会永远的藏在你内心的某个角落,就看你自己是以怎样的状态去看待它们。
我们很难改变自己以外的其他事情,只有自己成长了,自己独立了,内外足够强大了,才可能通过我们自己的主动重新去构建一个健康的与家庭与亲人以及外部所有一切之间的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的飞往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