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又是一个下雨天,而且接下来的一周都是这样的天气,这是昨天小妞通过siri一天一天问答告诉我的,我没有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都说下雨天适合看书,我想说是的,而且看完书很容易睡觉,无论是在一天里的哪个时段。
回老家过暑假的爷爷奶奶和两妞都已经回到上海的家里,按理说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应该是闹哄哄的,可今天家里这会,安静地只听得到墙上大钟的嘀嗒声和外面莎莎的下雨,不时还有几声鸟叫,前几日还奋力喊叫的蝉也不在有声响了,难道它们的生命都结束了?我想不应该,不然这太让人感叹生命的短暂了。
今天我再次捧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在上课的时候听到老师提到了一句,正好我在进行首次半自传体非虚构小说创作,我想借鉴一下创作方法,于是上周买回来开始阅读。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从未上过学的女孩塔拉,从十七岁勇敢地冲破重重障碍考上杨百翰大学,知识教育让她觉醒,让她开始了与家庭、宗教和亲人不断地重新认识、审视、怀疑和颠覆,她在一边上学读书,一边与传统的家庭束缚之间做斗争,最后实现自我的蜕变,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也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哈佛的访问学者和剑桥历史学博士。
她最终成为美国作家和美国历史学家。所以这是一本励志小说,也是作者本人的自传。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容易,我很难想象在大洋彼岸的大山里会是什么样子,更难以理解和体会的是她与破铜烂铁为伴的日子。
这书真正吸引我的是作者本人顽强的毅力,和这本书里相当于她的自传体小说的故事经历。
我们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
我们都在山里出生,我们都有一个贫穷困苦的生活背景,都是在十七岁那年发生转折,最终都是知识和读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和她的成长经历比起来,我显然比她更为幸运。
我爸爸妈妈也有信仰,我也有三个哥哥,他们都对我疼爱有加呵护备至。不像她有一个精神狂躁症的父亲,有一个无条件服从她爸懦弱的母亲,还有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哥哥肖恩。
她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信徒,盲目地相信教义启示,而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政府办理的那些学校和医院。所以她们家的孩子小时候都从不上学,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信仰和她父亲的专制。
她是在父亲的破铜烂铁的废料厂长大的,她父亲因为相信末日论,一直在为末日来临而准备,让这一家人的生活状态一直都是在紧张惶恐中过日子。
她们家是个特殊的存在,离她家不远的爷爷奶奶,和在小城里居住的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和鼓励孩子们上学的。本书一开始就有奶奶要带她去城里读书,她胆怯了。
已经像鸟一样飞出去的哥哥泰勒,给她打开了一机会的窗,他去上大学了,也不停地鼓励她去上学,从此她走上知识探索和自我觉醒之路。
那些接受她、相信她、鼓励她和帮助她的教授们,成了知识的化身和力量,推动着她在读书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成了她人生路上依靠和引领者。
正如她书里写到:“那个学期我把自己交给了大学,就像把树胶交给雕塑,我相信自己可以被塑造,思绪能彻底改变。”
最终塔拉醒了,哪怕成为众叛亲离的那个人,她找回了自己,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坚强的自我,她知道:“决定你是谁,最强大的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这本书很厚很长,就像塔拉艰难的成长觉醒过程,细节描写、心里描写和场景描写都非常成功,里面故事人物塑造也很成功。
作者塔拉在2008年获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8年出版这本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读了这本书,我备受鼓舞,我希望我还能再次走进学校读书,我希望我也有一天能出版我的处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