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零点,已属第二天的日子,2023年冬至也就到了。
坐在屋里,听寒风呼啸,此时此刻最能感受到人造房子的好处。假若这样冷的夜晚,流落在外,恐怕会是冻死街头的结果。
风仍在刮,呜呜,呼呼,打着旋,吹着号。人都缩着脖子,像恹恹的病鸡,有些失常的样子,一个个低着脑袋往家赶。
按往常的经验,以为顶不过冷三天,风一息,太阳出来一照,气温也就回升了。这不,从十五号到今天,一个礼拜了都,不说回升,倒言是冷空气还在补充。
穿单薄点冷,加羽绒服又热。外面脸皮凉嗖嗖的,手冻得有点僵,而身上却在出汗。风一吹,像是穿一身新棉衣暖暖和和干干净净的,硬是掉进了脏水里,感觉一点也不爽。天阴冷冷的,像一副马脸板着,真叫人喜欢不上来。原本就不喜欢阴天,何况又一个冷。当然,如果不用上班,衣食无忧,且管它什么日子,什么样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可惜,我不是这样有福的人。这天气简直反常。近日,听闻甘肃地震,死伤流离。唉,再苦再难,比我惨的人有的是。广大苍生,单活着,就不容易!
瑟瑟,缩缩,望着窗外。风一个劲地摇拽着花草,跟粗野的汉子蹂躏小姑娘似的。街灯冷眼旁观,默默无言。空洞的黑夜,寂寞无边。人像一台机器熬着,寒夜枯坐,滋味真叫人委屈。
人难免孤独空虚。谁不想,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可是,为什么你要流浪他乡呢!
好容易又盼来了休息的日子,并且,特意安排在冬至这一天。巧的是,今年冬至怕是今年最冷的一天。可我还打算骑行去惠东。以为是早就想去的几个地方,再不去得明年了。而此时的心情,又觉得并非那么重要。
因为,左牙他妈的又有发作的迹象,恨死了,月头上次休息牙痛,这次又逢上?再有,乘车不适,夜班没有休息,叫我一番犹豫。
可是,已经与大哥联系好了,怎能又说不去?或曰改天的话,也实说不出口。
冬至,在我的家乡并不算什么节日,不过跟平常一样度过罢了。可在有些地方,是当节隆而重之来对待的,“冬至大如年”嘛。譬如惠州这边,冬至祭祖,或进庙上香,吃萝卜粄,仪式感满满。我只叹自家粗浅,没有传承。古话说的正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越发达,礼节规矩相应而生。反之,只顾忙生机,什么冬至不冬至的,没甚闲功夫,也没那情绪。
第一次知道“过冬至”是在上海。算来,差不多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也是这个时候,今天的惠城好比是那天的上海,寒风呼啸。我在一家内衣厂打工,空旷的大车间,风潇潇兮空气寒,照常干活。而上海本地人,却在准备着下班,要早点回去过冬至。记得妈妈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呀?因为冬至一到,年也快到了。我也想回家和亲人一起过年啊,可我怎么回去!理想与现实,永远是两条道上的马车。我处在中间,左右不是位置,身心稀碎。
二十年过去,如今又怎样呢,我还在打工。熬夜,消耗身体,白发滋生,看人的脸色,受社会的捉弄……。懵懵懂懂,糊里糊涂,恍恍惚惚,挣扎煎熬,人生还有几个二十年?思想起,不由悲从心来。(以上写于今天凌晨3点)
每年冬至,今又冬至。
冬至过节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名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从这一天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冬至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正是“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今天是12月22日,2023年冬至。
如约和“东江”大哥去惠东骑行。有所不同的是“4+2”形式。
我们先后去了九龙峰谭公祖庙、田坑古城、多祝镇西枝江边古码头、皇思扬古围村、凤岗古村。路上还有多处古村。
印象最深的是谭公“得道亭”、多祝西枝江边古码头、皇思扬龙光书室里的石文笔。
惠州古村实在太多,可以说村村都有,叫人数不过来。不由不感叹,惠州人文经济历史的悠久深远。
大哥对这方面相当感兴趣,且有一定的识学。而我,虽也有兴趣,不过是外行看个热闹。所以,对大哥的不嫌弃,我由衷表示感谢!
值此,祝大哥冬至快乐,阖家幸福!祝大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