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不去的花香,解不完的人生——《丁香结》
《丁香结》的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她原名冯钟璞,宗璞是她的笔名。宗璞的母亲心灵手巧,能把面食烹制得十分美味。大作家朱自清曾经品尝过宗璞母亲的手艺,夸奖她做的炸酱面好吃极了,一不小心就会把肚皮吃撑。宗璞小时候在作文《我的家庭》里写道:“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并不重要。”宗璞这位“不重要”的父亲是谁呢?
一、“不重要”的父亲:冯友兰
宗璞的父亲冯友兰并非是“不重要”的多余人,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冯友兰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哲学家。1918年,23岁的冯友兰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19年,冯友兰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学成归国后,先后来到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书。
你们可能想不到,这位饱读诗书的大学教授竟然有点口吃。据清华的学生回忆,冯友兰开设“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时,学生一度从起初的400~500人减少至4~5人,仅仅4周的时间里,教室就从座无虚席变得空空如也,这都是因为他有口吃的毛病。有时,他念意大利政治家墨索里尼的名字时,竟要“墨索墨索”半天;他念到“学而时习之”的“而”字时,也要停顿一分多钟。
虽然如此,学生还是很喜欢听冯友兰演讲,甚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曾慕名而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口吃让冯友兰的演讲有停顿,这就令听众有时间思考他接下去会讲什么,同时他的演讲“一字千金”,语言精辟简练,因此广受学生喜爱。
生活中的冯友兰风趣幽默。有一次,冯友兰搭乘老乡的毛驴车回家。进入清华,快到家门口时,突然人仰驴翻,驴车上的人都摔倒在地上。赶车的老乡感到十分抱歉,可冯友兰却笑着说:“没关系,这头驴听不懂湖南话嘛。”
冯友兰还有点“贪吃”。宗璞在回忆父亲的书中写道,父亲的胃口特别好,对于饭菜“从来没有挑剔,从没有不悦,总是兴致勃勃地进餐”,无论吃什么“似乎都滋味无穷”,因而冯友兰幽默地自嘲“有当饭桶的资格”。其实,冯友兰不是“贪吃”,只是十分体谅他人的付出,知道做饭的不易。因此无论饭菜的口味如何,他都尽力“捧场”,不让做饭的人感到失望。
生活中的冯友兰沉迷于思考,曾经因为思考得太入迷而折伤手臂。这件事发生在他和同事前往昆明的路上。他的同事金岳霖对宗璞回忆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沉迷于思考的冯友兰坐在了饺子上也浑然不知。宗璞回忆说:“当时我在城里工作,有一天回家,我母亲就说来包饺子,改善生活。煮饺子的时候,这盘饺子就找不到了,后来找了半天,我的父亲坐在这盘饺子上。他一点都不觉得,因为他满脑子都在思考哲学的问题。”
这位热爱思考、笔耕不辍的学者,直到84岁时仍然每天坚持工作2个多小时,口授《中国哲学史新编》。他曾经说:“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在书完成4个多月后,1990年11月26日,冯友兰先生在北京安然离世。
二、丁香·紫藤萝·木槿——花朵带来的生命感悟
宗璞喜爱游历山水,山水是她的好朋友,赠予她灵气和感悟。当宗璞观赏、描写丁香、紫藤萝、木槿花时,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丁香结》中写道,“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散发“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的白丁香、紫丁香不仅美丽芬芳,还启发宗璞对于生活的感悟。看着含苞待放的丁香结,联想起以丁香承载忧愁的诗句,宗璞明白: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人生需要各种各样的“结”,失去“结”的人生就会“平淡无味”。我们正是在解开“结”的过程中让生命延续,证明生命的存在。当人生没有“结”时,生命就停止了。因此,我们应该洒脱面对人生的“结”,既能观赏春光中香气扑鼻、花团锦簇的丁香,也能品味微雨连绵中愁肠挂肚的丁香结,人生既有美好,也有苦难,这复杂的味道,就是人生的滋味。
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中,宗璞看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对比眼前繁盛的紫藤萝,宗璞想起十几年前家门外一株花朵稀落的紫藤萝,最后园中的紫藤萝花架都被拆除,因为人们觉得“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她遗憾地以为再也看不见紫藤萝花了。可是多年后,她再次看见开得更加茂盛的紫藤萝花,由此感慨: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每朵花、每个人都会走向枯萎,所以从个体来看,生命终究会消逝。但是花和人却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因为从整体来看,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永恒存在。宗璞的弟弟冯钟越是一位杰出的飞机结构强度专家,但由于长期积劳成疾,又身处医疗条件落后的黄土高原,仅51岁就撒手人寰了。弟弟的不幸让宗璞十分痛苦,当她看见由衰而盛的紫藤萝时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也因此得到宽慰,从痛苦中释怀了。
在《好一朵木槿花》中,宗璞描述了一朵勇敢的木槿花。起初,宗璞觉得木槿花很“平庸”,对它没有多大的好感。但是后来,她在花园中发现一朵紫色的木槿花盛开在砖块钢筋的缝隙中,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木槿花是一个怒放的生命,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迎难而上,勇敢地生长、绽放。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能否像木槿花一样在逆境中绽放生命呢?
三、雪花为什么是白色的?
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悬浮颗粒上形成晶体,晶体在风的吹拂下相互结合形成雪花。你有没有好奇过,本质同样都是水,为何水、晶体几乎透明,而雪花就是白色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太阳光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而我们之所以看到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对太阳光具有吸收、反射、散射的作用。
组成雪花的冰晶本来都是表面光滑的晶体,它反光能力弱、透光性强,本身能透过各种波长的光线,因而显得透明。但是当冰晶相互“打架”形成雪花时,凌乱的排列让晶体光滑的表面成为一道道“镜子”,这些“镜子”像守门员一样“踢走”了太阳光中95%的光线,因而雪花呈现白色。
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白色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能吸收任何色光。当物体吸收掉太阳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线时,就呈现为黑色。这就是为什么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穿深色T恤衫的原因。因为深色服装就像个“光线收集器”,会把太阳光的光线全部吸收掉,把你变成一个行走的大“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