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热爱的事情很多,想去健身、减肥、读书、弹琴,学一门课程……每件事情都吸引着我们,能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能将其发展成有价值的事业更是凤毛麟角。
理由真的很多,也很能让人理解,工作太忙、时间太少,应酬太多、孩子太闹。
这些理由成为我们拖延事情冠冕堂皇的理由,当周围有朋友发生改变时,我们会惊讶于:“你哪来这么多时间?”
记得李笑来的书里说,世上有这样一家银行,给每个人每天定量的财富,不可超额花费,少花的也不累计,第二天清零。这是什么呢?这份资源就是时间。善于把时间消耗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的人,一定会在这件事情上取得收获。
为什么把“热爱”拿出来聊?从兴趣-热爱-坚持-事业这条时间轴线来看,大部分的人止于兴趣,而热爱才是推动一件事情的核心。
如何做到热爱?到书中提到了“二社四感”的方法。
社交
社群
参与感
责任感
成就感
愉悦感
目前为止我依然是个在学习道路上摸索的小学生(校园生活已远离我近10年)。但我依然想通过阅读《谁说你不能坚持》“热爱”这一章节延伸看看自己,这三年来的变化,给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在很久以前就保持有买书的习惯,终归是买的多看的少(兴趣)。
2015年,遇到十点读书会。一开始只是关注了十点读书、十点课堂的公众号,利用碎片时间零零散散的阅读文章。
后来发现在全国各地,十点读书会有书友会,经常线下开展活动,我便报名参加了。还记得一个下大雪的日子,我从北京的通州前往海淀的数码大厦附近,横跨北京东西两地,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书友会线下活动。之后,还在十点读书会上见到了创建人:林少。一个86年阳光踏实的男孩,分享着他的创业故事。结交了一位爱写作的朋友:格格。(社交)
现在的书读会有很多,除了加入十点读书会,还有参加吴晓波读书会(北京书友会)。韩班长是第一任班长,虽然他现在已经卸任,但依然在分享着与经济有关的故事,各种小社群会经常出现在他的朋友圈里(社群)。
通过一年书友会的线上线下活动,我开始总结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尝试建立自己的学习知识体系。这时我已经开始了每天早上跟读十点读书300多天了,线下活动经常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
可能是输入量慢慢的增多,我发现每天阅读似乎成了像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而我也开始尝试通过写作慢慢的去做输出。
2016年,在经历了半年的思考之后,我想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毅然的报名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发展硕士班,准备应考二级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之前的阅读与分享我还会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吗?
2017年,我参加了由弘丹老师发起的21天写作训练营。通过21天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能力,到目前为止,我认为找到了现阶段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那就是写一些读后感与书评(热爱)。
在连续写了30篇文章后(大部分都是自嗨的),我开始想去尝试公众号。我知道自己的输出量还远远不够,但我已经确定了将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并勇敢的尝试开号的决心已定,我觉得自己异常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坚持)。接下来每一天的付出都是为其努力。
在参加21天写作训练营里,如果自己的文章被放在了简书首页,一定要在群里分享。群里经常出现很多鼓励我的小伙伴,那么的真诚,让我继续有动力为下一篇文章付出努力。
又非常荣幸的成为第六期写作营的助教老师,负责小组内成员的点评工作(鼓励)。到今天晚上,还有弘丹老师的最后一课,如何写书评。这其中经历了或多的责任感,一点点的成就感和得到伙伴们鼓励时的愉悦感。
一路走来,说不上多辛苦,
也没有过多的成绩。
只因为那一份热爱,
才执着这段旅途。
忍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最终发现,
别人眼中的坚持不过是我的习惯而已……
26@265
我是肥波教母。
一个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小女子,服务于外企6年的上班族,喜欢阅读,喜欢分享,喜欢一切值得喜欢的事物。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