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懒了,比如不爱做饭爱点外卖、不爱写字只爱看书,总之是乐得被动接受别人的输出,就是懒怠自己产出。读完后,想着这本《伍尔夫读书笔记》就已经是书评汇总了,我干嘛还要就书评写书评过个三道手。后来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书评于书评对象是独立的作品,是书评者读书后结合个人思想情感和思维的再创造。顺便纠正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读了书评就相当于速读了原作品一遍,这种想法很有害。
在武侠小说中,真正的高手都是内里深厚的,没有内功,拥有再精巧的招式也无法成为高手。就文学而言,用正确的读书心法去阅读才是修炼内功的最佳途径。读书心法要练的内功包括:鉴赏力、想象力、表达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一上来都先练内功,都要先练基本功打好底子。这个基本功在读书方面,大概就是先广泛阅读,头脑中有关于文学的轮廓和印象,技术上要知道一些文学上的基本概念和流变。打好这个基础,才可以修炼内功,当然也不乏天纵奇才,不需要怎么修炼也能拥有一颗文学的心灵。但凡作家,其阅读量是不用说的,基本上本国从文学起源的作品以来所有流派、所有体裁均有涉猎,除此,伍尔夫对法国文学、俄罗斯文学和东亚文学也均有研读、涉猎,她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非常之广。《文心雕龙》有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必须见多才能识广,提出的见解才更具实质性。
鉴赏力是艺术大门的敲门砖,没有这个能力,任读再多的书,也永远是凑热闹的门外汉。鉴赏力的培养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奠基,就如欣赏美术作品需要有光影、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欣赏音乐需要有音律知识,鉴赏文学一定需要有字词句组合韵律与印象营造方面的知识。文学和讲故事是不同的,文学的美感更多在于语言的韵律和叙述节奏以及营造出的印象,这种印象不是一种逼真的再现,而是激发起心灵的某种陌生的情感和感知,所以鉴赏力的养成还必须有心灵的敏感,迟钝麻木的人是无法欣赏多萝西.华兹华斯对景物描写的工笔与写意融合的山水湖畔。
想象力是文学的翅膀,不论读者还是作者。伍尔夫的这项内功在读书修炼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将一本书中的文字和内容通过想象力扩展到另一个天地——她讲文字追溯到作者写下它们的笔尖,追溯到吐出纸页上文字的那个人的心事和想法,还原、剖析作者的生活和性情,人生遭际和心灵创伤……通过想象力,书页上的文字成为有血有肉的存在,鲜活生动,再也没有比这所能得到文学赐予的享受更大的了。
至于表达能力,是志于写作的人最终实现产出最重要的能力。通过读书,学习和升华遣词造句是必要的,表达是输出和接收的纽带,好的表达可以将作者和读者的心灵合二为一。伍尔夫作为现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其开创性的文学表达方式绝非是对所读之书中表达方式的摒弃,她敬仰简.奥斯丁、列夫.托尔斯泰这些用传统方式表达的作家,只是她在接受众多的表达时思索着别的可能,读书和学习一样,都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深化,大概就是在不断多样化和创造行的表达中实现的。
写这一篇,不是为了评价什么,纯粹是汲取和学习。我不敢说自己是文学的“门内汉”,但至少始终带着热情去欣赏文学构建的世界。于我而言,热爱文学不是为了高雅的趣味和显示某种优越,而是一种更根本的东西,笼统的说是为了丰满感知力和实现对人的了解,从而因了解而慈悲。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大概就是当一个女人堕落为妓或对婚姻不忠,不会像三流小报或街头巷议那样对此“一言以蔽之”,而是想到《羊脂球》或《包法利夫人》。人的作恶并不仅仅是触犯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更多的隐性的“恶”是因为粗糙和缺乏同情心,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显性的作恶,文学会让人避免因粗糙武断而作的无心之恶。
近来,一些“斜杠青年”或者所谓成功人士宣扬一种功利读书法,读前先定一个目标,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的确,对于技能型或某些理论书籍,这种读书方法无疑是有效的,但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细腻本就是其灵魂,粗枝大叶之法万万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