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的内容《永澄:永澄:目标,成事者的第一思维方式》的一段内容:
有认真的小伙伴提出了疑惑:
这位名为小吱伙伴看得很仔细,她认为这段内容:
我想要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不仅仅是上课、听培训,而是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整合环境,
在对的教育下努力长成更好的自己。
上述内容是目标,但是我在文章中却否定了这点,我认为他并没有提出目标。这导致小吱一下有点懵了,这都不是目标么?
1. 你要先区分「不想、想要」和目标
人们的发展状态通常有以下三种:
遇到问题:遇到了一个困扰,自己的情绪有点波动,很期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当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有动力,不断去突破挑战。
感觉良好:已经处于自己感觉满意的状态了,保持在这种状态下,就会非常舒服的。 这个时候通常没有再改变的动力,不过,这种「不发展」的状态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态,随着时间变化、系统改变,人们很快就会形成新动力。
心有期待:很期待拥有一个人、事、物,自己会一直说「我想要……」,这种状态下,也会有很强的动力往前走。
第一种和第三种的发展模式分别叫:问题导向和期待导向,这两种导向都是最常见的成长方式。
这两种方式非常容易就可以识别出来:
问题导向:我不想要……
期待导向:我想要……
这两种「导向方式」,都是用来描述「动力」的。也就是说,当你处于这两种状态下,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有发展动力的人,但是,并不能说明你知道要发展成什么样子。
因为,再有动力的、再有良好意愿的人, 不代表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人们总是错把「有动力」等同于「明确结果」,最终,因为动力很强,就拼命跑起来。但是,一跑起来就发现没有目标,动力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慢慢陷入乱跑的状态。最后就不再跑了,还说自己是个没有目标的人、是个实现不了目标的人。
请牢记:当你通过「我不想要……」、「我想要……」这种标识,识别出自己是有很强动力的,接下来不是跑起来,而是「设定目标」。
2. 期待和目标的差别在哪里呢?
小吱继续问我:
永澄老师,我分不清期待和目标,理论我现在能看懂,实际操作就不知道了😂你能再给我说说么?
我给她以下回复:
期待就是:「我想要……」
目标就是:「明确结果、明确时间、明确状态、明确细节、明确做法、明确……各种明确之后的表述。」
这两个差得远呢。
由于思考目标太辛苦,所以,人们都懒得用目标去思考问题,
觉得:「反正」自己也能做到。
于是,「反正、反正」的,就随机布朗运动了。
有目标的人,不断纠偏调整,就越长越快了~
之后,我又给她举了个例子:
期待:我想要去吃武汉最好吃的小龙虾
目标:通过前往光谷步行街的靓靓蒸虾,得到吃一顿十八香、蒜蓉、原味蒸虾,使得满足内心对武汉著名小吃体验的向往。
实际中,我们并不会这么复杂地表达目标,这样,让人感觉很机械、很生硬。
不过,判断目标的关键标准,不是「表达得是否复杂或者简洁」,关键在于你的内心对「目标是否是清楚的」。
3. 你要知道,模仿不代表清楚
当我谈到这里,群里一个小伙伴立刻就问我:
她说到:
在 2020 年管培生答辩的时候,我的综合排名要在前 30%,这个是不是个目标呢?
说实话,这个描述看上去很像是个目标,非常符合 SMART 原则,整体上很明确的,衡量的方式也很清晰,另外还有时间节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好的目标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怎么样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目标呢?
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我的答案至少有 3 个维度:
SMART 原则: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实质的、实际的。(具体我已经在:《永澄:目标完不成的五大原因》中描述过了)
补充原则:正向描述的、系统平衡的;
核心标准:自己是否有目标感?
用这个标准来理解一下前面小伙伴提到的管培生的目标,你会发现她的目标只是表面上符合 SMART 原则而已。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因为「想不清楚」,所以,就更加用数字的形式来表达目标,仿佛这样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力量似的,比如:
每天跑步五公里;
每天看书 20 页;
我要赚到我的第一个 10 万元;
让我的能力再提升 20%;
……
从表面上看仿佛是清晰的,可是这只符合 SMART 的 S 标准:这是个明确的方向,但是,可以达成么?怎么达成呢?达成之后是什么样的呢?过程中有哪些风险?我需要哪些资源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思考过。
所以,即便模仿着 SMART 原则描述一个目标,也不过是模仿而已,目标的真谛除了「描述」之外,更重要的是「清晰」。如果你不清晰,那就只能算是一个期待,看着像目标的期待。
4. 目标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定
还记得前文提出要「管培生前 30%」的小伙伴吧,她在后面加了一段话:「说实话,我的内心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这样的状况:她对自己想要的这个管培生前 30% 并不坚定。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坚定,它又怎么会实现呢?
所谓目标感,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坚定感,你会从内心中冒出这样的声音:「是的,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无论未来如何,我一定要先要到这个!」这种坚定感出现,才能符合「一个好的目标」的核心标准:目标感。
群里小伙伴问我说:
老师,那上面这个目标,如果加上相关的小任务、行动进去,是否就能增加其清晰度呢?
其实,这并不是澄清的方式,有点低水平勤奋了,澄清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的取得要尝试回答以下的一些问题:
我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要的对我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
当我实现了这个想要的,它能给我带来更大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我选择要这个,整个投入产出比是不是比较适合的?还有没有可能做其他的也能带来相似的收益?(考虑机会成本,本问题可选)
当我做成什么、拿到什么结果、处于某种状态,我想要的就真的实现了呢?
想到这里之后,然后再假设自己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去体会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体会到「达成后」的感受,如果内心形成了那种坚定:「是的,这就是我想要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基本成型的目标了。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再思考通过什么任务、行动可以实现目标,有哪些风险和挑战,需要提前和在过程中增加哪些资源、手段来应对挑战等。
这些都思考完成后,再使用 SMART 原则或者目标描述公式对目标进行描述:「通过……(手段),在 XXX时间,得到……(结果),使得……(描述价值)」。
5. 懒人和完美主义者怎么办?
关于「对目标的思考和澄清」,对,他们基本上搞不定的。
第一类人是懒人。他们内心有太多的声音来帮助自己抵挡住正确的认知写入他们的大脑。比如:
我去,真的有必要这么麻烦去想么,来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就好了啊,干嘛要这么复杂?
我就不信,谁想清楚了之后,做得就比我做得好了呢?
我没有这么想,我现在过得不是很好么?
对于懒人,我没有任何建议,有条件懒的人说明他们有着自己可以掌控的并且条件还不错的退路、有整体状况很不错的现状,那么,他们干嘛要让自己很难受地去学一些目标的方法呢?更何况,他们没有这种方法,也活了很久了啊,有必要让自己难受去学个新东西么?
所以,享受着自己可以懒的时候吧,毕竟有很多比你差的人,他们是有动力去学习一些高级的方式赶超你的。等你不懒的时候,再来学习这些方法吧。
第二类是完美主义者。这类完美主义者有个共同的特点:眼高手低。 他们通常看不起日常的小事,想要的都是天大的事情,他们中喊着「财务自由」的不算少数。不过,他们的实力又非常初级,做啥啥不成、干啥啥不行。眼高手低也是一种奇葩的循环,越是手低、越想要高级的东西,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可以的,却不知道,只有行动才能提升和证明自己。
这类完美主义者,通常都是刚刚脱离学生时代,他们还不理解这个社会是靠「多维能力」来竞争的,而不是像学生一样比拼的是「初级理解力」和「根据已有路径解答问题」的能力。
我能给到的建议,就是:老老实实地把你的目标缩小到你都看不起自己的程度,先去实现一个然后再说。别看不起小目标,对于完美主义者,你们需要理解,目标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自主」能力,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去实现它?还是,你所有可以做成的事情,都是只能靠别人逼着才行?
总结一下:
懒人:请继续懒下去,不需要未雨绸缪,等着他人超越后,你自然有动力;
完美主义者:老老实实地把你说的大目标,砍半、砍半、砍半、砍半……一直砍到你觉得设定这样的目标你都瞧不起自己,然后去做成一个再说下一个。
6. 结尾
我们怎么评价一个目标是不是好目标?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目标不是「问题」,也不是「期待」,这两个都只能说明你有改变的动力,并不能说明你是有目标的。
一个好的目标要有目标感(内心坚定),要想清楚后并用符合 SMART 原则的方式进行描述。
开始训练说清楚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它是值得的,因为,你只要做事就要谈目标,早掌握早受益。 尤其是懒人和完美主义者,更要提前训练。
如果你期待通过本文开始你的训练,请记得你的目标:获得「把目标想清楚」的能力,所以,我建议你从一个小目标开始,让不可控要素不断减少。先掌握了能力,再去挑战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