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普遍拥有的一个认知偏差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
hi,欢迎来到我的杂货铺。
上面说的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自利性偏差。
今天不是来讨论职场PUA的,太多人聊得够多了。跟你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那几个原因:上司不懂管理,同事勾心斗角,工作压力山大,大家普遍摆不出好脸色。
总结得都很到位,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王,公司里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项目经理,现在变得如此暴躁?
之前还在互联网某跳动大厂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另一个工区和协作部门的同事开会。
正巧碰到他们部门的年中总结会。另一个组稍微有些点头之交的项目经理小王站在会议室中央,脸色铁青,对着团队成员发飙:「你们到底行不行?这么简单的需求都搞不定!」
合作的同事悄悄告诉我,小王最近越来越难相处了,感觉脑门上就刻着「别惹我」三个字。事实上,这人以前不是这样的,曾经还是个挺受欢迎的小领导。
你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哪一根吗?其实谁也说不清。你问小王,他会给你列出一大堆理由:团队不给力、上级不支持、市场变化太快。但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他最不愿意承认的那个:他陷入了自利性偏差的漩涡。
什么是自利性偏差?简单说,就是总觉得自己最行,别人都不行。
小王刚开始负责这个项目时,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是公司里最有能力的项目经理,觉得项目的成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领导有方。听起来有点自恋,是吧?但这恰恰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你以为小王是个例外?不,在职场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有人说,这不就是自信吗?错了,自信和自利是有区别的。自信是「我能行」,自利是「只有我能行」。一个让你进步,一个让你原地打转。
小王陷入这样的认知偏差后,行为变得越来越自私。
分配任务时,最有挑战、最容易出彩的活儿都归自己。团队会议上,他总是打断别人发言,生怕别人的想法比自己的好。项目有了进展,他在向上级汇报时,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功劳,很少提及团队其他成员的贡献。
你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会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最了解这个项目,我的决定最正确。」
听起来像不像你身边的某个人?或者......自己?
随着时间推移,团队成员开始对小王的行为感到不满,工作积极性直线下降。项目进度开始落后,压力与日俱增。
小王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认为是团队成员不够努力。他的态度变得更加严厉,语气越来越尖锐,有时甚至在公开场合贬低同事。
这就是戾气的源头。
你以为小王不知道自己变了吗?他知道,但他不愿意承认。因为承认就意味着他要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有人说,职场就是一个小社会,人性的弱点在这里被无限放大。没错,但这不是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这种自利-自私-戾气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学会自省。每天睡前问问自己:今天我有没有过分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有没有忽视他人的贡献?
其次,培养同理心。试着站在同事的角度思考问题,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最后,记住一句话: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你的成功,离不开他人的支持。
我们总是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你以为自己跑得最快,殊不知别人可能只是在调整呼吸。
与其一味地向前冲,不如偶尔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听听他人的声音。
也许你会说,这太理想化了。没错,现实很残酷,但我们还是要有一些美好的期待,不是吗?
点亮「赞和收藏」,愿你在职场中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善意。毕竟,善意不仅是给予他人的礼物,更是送给自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