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雨水润百谷,心暖自逢春。雨水节气,万物生发。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再巧的天机,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只能照顾到一小部分聪明人和有缘人。
雨水结束,惊蛰交节之前,早春作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小麦、大豆、早春玉米,早稻,淀粉木薯,百香果,火龙果,杨梅,白芨,重楼,蓖麻,荞麦,枸杞,樱桃,番茄,天麻,红花,苜蓿,可可,菠萝,姜蒜,等等。
这些东西在当前的气候下,收成不太可观,从市场供需的角度而言,价格上会有一定的涨幅。作为种植户和上游生产者,投资者和游客,或是相关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就可以提前布局,降低减产带来的损失,甚至火中取栗。
以大豆为例,从生产到最终消费,涉及到种植户、农业保险、农药、初加工的收割脱粒、深加工的榨油、豆粕、食品、畜牧业、水产业、饲料加工、进口物流、金融与期货市场等环节;对于这个长链条上的参与者,如果提前预知其供需与价格变化,是否能创造特殊的经济价值?
全国有超过5000家大豆加工企业,豆粕又是饲料蛋白的主力,仅饲料工业一项,就有数十万相关从业人员,以及金融期货,市场流通,种植户等各个领域加起来,不妨猜猜有多少人的饭碗指望着一颗朴素的大豆?
这些人里面,即使百里挑一,又有多少人的角色和位置,对大豆供需、价格的变化影响很敏感?一个大豆就如此,加上其余的各类早春作物,气候问题影响的绝不是三毛五毛的菜市场涨价,而是至少数十万人之数百亿计的致富经,一本令人咂舌的账目。
我们这一生,即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想获得良好的人生体验,都要看齐一词:审时度势。
知其时,知其势,仍以为无用、无关者,或许终其一生也只能像蒲公英蒲公英一样,随风飘荡,落在何处,何处便是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