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在谈到《韶》的时候说:“乐曲非常完美,内容也很好。”谈到《武》的时候说:“乐曲非常完美,可是内容还不是最好的。”
【释义】
《韶》——是歌颂大舜的音乐,舜是大家公认的圣人。
《武》——周武王时期的音乐很好,但是内容却不够完善。
【感悟】
孔子特别欣赏大舜,所以他认那个时候歌颂舜的音乐都是至善至美的。但是,孔子对周武王稍微有一点点遗憾,认为周武王那个时代的音乐依旧很好,只是内容上稍微欠缺一点,达不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在孔子看来,礼乐制度的核心是在于一个“仁”字,如果失去了这个仁心,礼乐就没有价值。他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真正的仁者之乐,必然是尽善尽美。这种仁的音乐是能够陶冶人的心情,提高人的修养,最终是可以巩固统治,使社会得以安定。
舜非常的注重仁义,所以在他那个时期所主持制作的大型歌舞,必然是反应对仁德的重视和民众的关爱。但周武王他是靠武力来征服商朝,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景,依然沾染了暴力和鲜血,在道德上就存在了一点污点,所以武王所组织的乐舞必然是有武力的特点。
这种体现在音乐之中的主题思想,崇尚仁德的君主,就会心存仁爱,民间自然良善,便于长治久安;但如果是崇尚暴力的君主,就会暴政,民间自然也会有暴力之气,社会也难长治久安。礼乐对于国家的意义来不得半点含糊,故孔子对这种礼乐要求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