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李清照刚好十八岁,可以说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她嫁给了同是生于官宦之家,而且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赵明诚,二人均是有才有貌,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神仙眷侣。可惜好景不长,李清照婚后不长时间,正赶上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党争日趋激烈,她的父亲李格非和她的公公赵挺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党争的影响,尤其是她的公公赵挺之离世后,她和丈夫赵明诚不得不离开京城,回到青州老宅居住。
在世人眼中,从繁华的京城流落到偏僻的青州,这对夫妻应该整日哀叹,消沉落寞。可实际上,在青州一年多的时光,却是他们夫妻感情最和谐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此时的夫妻二人,虽然没有了新婚燕尔时的激情,却相互扶持,感情反而更加深厚。夫妻二人常常日夜攻读,陶醉在艺术和文学的天地里,忘却了世间的名利纷争,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在此期间,李清照创作了一首《鹧鸪天·桂花》。词作原文如下: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词的大意是:桂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桂花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只留芳香在人间。她无须凭借各种名花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到处招摇炫弄。她色淡香浓,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若与桂花相比,梅花肯定妒嫉她。菊花也会因为自己的迟开,而感到羞惭。桂花开放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冠绝中秋时节的各种应时花木。也可能是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对她缺乏情意。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何没有提到桂花呢?
李清照这首《鹧鸪天·桂花》是一首托物寄情的咏物词。一般来讲,咏物诗词皆以咏物抒情为主,绝少议论。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整首词极力盛赞桂花,以群花作衬,以梅花和菊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她对桂花的由衷赞美。全词自始至终都像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则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风格独特,笔法巧妙,特别是以议论见长,颇有宋诗重议理之风。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之所以能够独具慧眼,看到桂花的独特美丽,除了她敏感多情的内心外,更多的是她本身品性的高洁与傲气。词中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正是她傲视尘俗、桀骜不驯、正直勇敢性格的写照。对她而言,一个人的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自此之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常常被后人反复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