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今日头条”,ID:随风静水,文责自负。
“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买花。”这是贯穿电影《时时刻刻》中的一句重要台词,也是弗吉尼亚·弗吉尼亚小说《达洛维夫人》中的第一句话,颇具象征性。
三个不同时代女人的一天
《时时刻刻》是2002年史蒂芬·戴德利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获得普利策奖迈克尔·坎宁安的同名小说,影片也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二十多项大奖的提名。讲述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在不同时空下一天的生活。1923年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51年的家庭妇女劳拉·布朗与2001年的编辑克拉丽莎·沃恩在各自生活中挣扎、试图走出困境与女性生命意志的觉醒。
“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影片展示的是三个女人的一天,却是她们一生的缩影。看似平常的一天,却经历了伤痛、别离、死亡。三个女人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不同,但精神层面颇为相似,她们皆是有钱有闲的中产阶级,表面光鲜难掩内心孤独,深陷于自我与他人、禁锢与自由、逃离与忍受、生存与死亡的纠葛和挣扎之中。贯穿她们之间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
192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精神疾病不得不在丈夫伦纳德的安排下,住到伦敦郊区。那一天,她正在创作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她的饮食起居,生活中的一切皆被监控,在丈夫、女佣的眼睛下,几乎走不出家门,令她倍感压抑。姐姐每周带孩子来看她一次也未改善她的精神状态,却唤醒她对自由的向往,一只濒死的鸟儿让她看到自己的生命,最终出现影片开始那一幕。弗吉尼亚穿着大衣,口袋装满石头缓缓走向河中,河水淹没了她。她在留给丈夫的信中写道:“我觉得没有哪两个人能比我们更幸福了。”在爱她的丈夫与失去自由中,她选择死亡。
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家庭主妇劳拉·布朗那一天正在家中读弗吉尼亚的小说《达洛维夫人》。那天是丈夫的生日,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理查德,劳拉怀着二胎已六个月,丈夫很爱她。一家人看上去很幸福,劳拉却不快乐。她做了一个蛋糕准备给丈夫一个惊喜,却心不在焉。邻居凯蒂的病情让她感到生命的脆弱,“达洛维夫人”的自杀深深影响了她。劳拉带上药片、将理查德送走,独自一人来到旅馆自杀,但劳拉最后还是放弃了。回家后,一家人看上去很温馨,劳拉似乎很快乐,然而当夜晚来临时,痛苦再次袭来,劳拉最终决定生下女儿后离家出走。
2001年,住在纽约的职业妇女克拉丽莎·沃恩是一名成功的编辑,她有一个长达十年的同性伴侣和一个女儿。那一天,她为好友—诗人理查德准备一个派对来庆祝他获得诗歌大奖。理查德患有艾滋病,他声称自己不会去参加颁奖,还挖苦克拉丽莎总是用一场又一场的宴会来掩饰内心寂寞的“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是理查德为她取的名字,可谓现代版的达洛维夫人。
看上去光彩照人的克拉丽莎内心却对琐碎的生活感到厌烦,唯有通过照顾理查德才能逃避生活,获得些许生活的意义。克拉丽莎在家中筹备派对时,理查德的前男友路易突然拜访,他惊讶于克拉丽莎生活的一成不变,克拉丽莎回忆她过去生活的激情,深深感到现在生活的索然无味。当克拉丽莎去接理查德参加派对时,理查德在她面前从窗户跳了下去,让克拉丽莎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晚上,派对取消,克拉丽莎邀请理查德的母亲劳拉。劳拉告诉她,她读了理查德的每一本书并且不后悔离开家庭时,克拉丽莎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
木心说:“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从不同时代三个女性一天表面平静、内心波澜汹涌的生活中,我们也可凝视自己的生活,日复日琐碎的日子,令人厌倦的庸碌,莫名而来的落寞,令我们不知所措,生活毫无意义,然而,我们必须活下去,寻觅生活的意义……
意识流与意象的艺术手法
展现女性自由意志的觉醒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采用了意识流的艺术表现手法,《时时刻刻》也与小说一样采用非线性叙事,模糊时间的连续性。生活如此琐碎,影片打破时间顺序,将三个女人的一天交错展现,蒙太奇画面更易于表现琐碎的日常生活,也更能展现她们的精神世界。
影片一开始是弗吉尼亚大衣口袋装满石头走向河中的画面,画外音是她给丈夫留下的信。河水汩汩流淌,目光忧郁而坚定的弗吉尼亚一步步走向水中,河水一点点淹没她,画面由蓝灰到深灰再到浓黑。当河水彻底淹没她,水面趋于平静,片名《时时刻刻》出现。这一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片。
序幕之后,镜头倏地明丽,时间到了1951年。一个男人手捧黄玫瑰从轿车下来,他是劳拉·布朗的丈夫,妻子劳拉还在睡梦中;旋即画面又闪回到弗吉尼亚的丈夫伦纳德,弗吉尼亚刚从清晨醒来;画面又到了2001年,克拉丽莎·沃恩的同性恋人从外面回家,克拉丽莎也刚被清晨的闹钟叫醒。看似无序的蒙太奇画面,不仅契合意识流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叙事语言,更为逻辑紧密地将三个女人一天的开始展示出来,那一瞬,她们是自由的,电影画面有了少许亮丽色彩,却如此短暂。
花、水及鸟的意象在影片中具有浓郁的隐喻色彩。
花是贯穿全片的一个重要意象。花,是美丽、自然与生命的象征,自然而然生长的花,尽情绽放自己的美,其过程本身就很美妙。都说女人是花,能否彻底绽放却与土壤有很大关系。弗吉尼亚为什么要写“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买花”?那个年代,妇女要走出家门相当不易,即使像弗吉尼亚这样有地位的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也难以走出家门,更勿说自己去买花。影片中,伍尔芙家中有一束蓝紫色的瓶中花,恰是弗吉尼亚的精神写照,弥漫着压抑、忧郁的气息,无论多么优秀的女人在当时也只能中“瓶中花”。高高的院墙将她与外界隔离,弗吉尼亚只能偷偷跑出去,只走到火车站就被丈夫拦住。诚然,丈夫爱她,为治病专门从伦敦搬到郊区,然而,这种以爱的名义绑架令她窒息。难以忘怀影片中的弗吉尼亚躺在草地上注视着那只濒临死去小鸟的画面,小鸟身旁是盛开的黄玫瑰,美丽鲜活的生命与笼中小鸟形成鲜明对比,她何尝不是那只失去自由濒临死亡的鸟儿呀。生命也如鸟儿那般脆弱,一个生于那个时代的女子,纵然满腹才华,依然摆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 弗吉尼亚·伍尔夫写出《一间自己的房间》,不正是对女性创作自由、平等权利与自由意志的呐喊,
水,在影片中象征情感、自由与死亡。弗吉尼亚选择在水中自杀。被禁锢的生活,对现状的绝望,流淌的水召唤着她对自由的向往,她的鞋随水流走,象征着她摆脱束缚,获得某种程度的自由。
1951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也未能自己去买花、那天,是丈夫买来黄玫瑰,她为丈夫做的生日蛋糕上也有黄玫瑰。劳拉拥有看上去美满、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还那样不快乐?花的美丽、怒放而短暂的生命也如女人,但它是自由的,劳拉只能在生日蛋糕上做上花。生性敏感,有些神经质的劳拉与作家弗吉尼亚颇为相似,不自由毋宁死。
劳拉到旅馆去自杀。她读着《达洛维夫人》,躺在旅馆的床上,流淌的水向她袭来,一点点淹没她。这个画面是她想象的,影片呈现出她的意识,观众也能感受到汹涌的波涛即将吞噬她。在最后一刻,劳拉上岸了,她选择活下去,却不是回归家庭的苟活,而是等生下腹中的孩子再离开。劳拉没有死,但她的抛家弃子却给儿子理查德留下了阴影,最终走向死亡。
现代版的达洛维夫人克拉丽莎·沃恩如书中的达洛维夫人,不仅自己买了花,还按自己的意愿挑选花。到了2001年,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克拉丽莎有自己的职业,可以公开与同性爱人同居,还有一个女儿,长年照顾朋友,也是前男友理查德,看上去那么充实,她却不快乐。
水于克拉丽莎已不再是死亡的象征,而是自由。她用自来水洗漱、烹饪,她是自由,不受束缚的,然而,她为什么总是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来掩盖内心的寂寞?她为什么只能通过照顾理查德才能感到些许充实?她为什么会在理查德的前男友路易来访时失控痛哭?恰是路易的来访唤醒了她,假装坚强的她找不到自己。克拉丽莎的困境不是身体不自由,而是陷入自设的囚笼,精神的黑洞,被责任与习惯裹挟,无法面对生命的真相,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出口。
“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雷纳德问弗吉尼亚。
“为了对比。”弗吉尼亚说,“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雷纳德又问。
“诗人”弗吉尼亚说,“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人理查德的死并不是消极的,他让克拉丽莎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可谓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直面生命
《时时刻刻》中的三位女人皆经历了与亲近人的分离,面对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
弗吉尼亚为获得心灵的自由,找到人生的出口,选择死去;劳拉同样为身心的自由从死亡中挣扎出来,选择离家出走活下去;克拉丽莎从理查德的死中获得活下去的勇气,找到人生的意义。
克拉丽莎对女儿说:“在我生命中曾有过那么一个时刻,那时我多年轻啊,早上睁开眼睛……现在我才明白,其实那就是幸福了。”53岁的克拉丽莎沉浸于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中,现在的她如此不快乐,只有通过照顾理查德才能填补空虚寂寞的内心,故,理查德对克拉丽莎说,“我是为了你才活着。”在与理查德的前男友路易的交谈中,看到路易现在过得很快乐,克拉丽莎终于慢慢领悟到幸福不能依靠任何人,只能是自己;幸福不在往昔,也不在未来,而在当下的时时刻刻。
身患艾滋病的理查德,作为诗人、小说家的他,与母亲劳拉一样敏感、神经质,一直摆脱不了母亲离家出走带给他的心灵创伤,心怀梦想,认清了生命的真相。当着克拉丽莎的面,从窗口跳下去,并不是逃避生活,厌弃生命,而是在看清生命本质后奔向自由,也是告诉克拉丽莎,让她去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写道:“你要看透人生,就一定要去直视人生,去了解它的本质,当你最终理解了它的内涵,就能去热爱它的灿烂,然后,才会将它放下。”
诗人理查德看透了人生,小说家弗吉尼亚也看透了,一个像鸟一样飞向天空,一个像鱼一样游向汪洋。好读书的家庭妇女劳拉也看透了人生,她选择为自己活下去。
影片最后,劳拉在克拉丽莎邀请下来到她家,至此,两条线交融。劳拉离家出走后,到加拿大一家图书馆做管理员,获得了身心自由,并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克拉丽莎从劳拉身上,看到人生的出口:要活出自我,只有把握当下,幸福就在眼前的时时刻刻。
我们总是在往昔中追忆幸福,把快乐寄予未来,忽略当下,在追忆似水流年中,一生就过去了。其实,活在这世上,我们能拥有的唯有眼前的每一刻、每一瞬间、此地、此时,这就是生活本身,时时刻刻。
导演可将无序凌乱的画面按剧情剪辑重组成富有艺术感、哲理味的电影,我们每天的生活不也琐碎凌乱,却能按照生命的本质运行,谁在剪辑重组我们的生活?上帝、佛、老天……我们自己也能剪辑重组吗?这生命中的时时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