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也是实现课堂有效的重要环节。一些教师认为,只有语文才需要预习,数学预习反而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影响课堂教学。 其实,数学也需要预习,需要提前阅读。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学生通过预习,能发现自己在有关旧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他们课前及时补上这部分内容,对于不理解的方面和疑点,可以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听课,主动提问,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这实际也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当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个概略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后,就有利于确立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以及那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实际情况证明,坚持预习的同学,在课堂理解、接受力和成绩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希望大家注重预习,学会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