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三、梵行(分三科) 辰一、標【第三梵行,復有三種。】 這是標出數目來,第二科是列,列出三種梵行的名稱。辰二、列【一、受遠離梵行。二、暫時斷梵行。三、畢竟斷梵行。】 這是把三個名字標列出來,下面第三科是解釋,分三科,巳一受遠離梵行。辰三、釋(分三科) 巳一、受遠離梵行【受遠離梵行者:謂能受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婬欲法。】 「受遠離梵行者」這句話怎麼講呢?「謂能受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婬欲法」:這個人他有這種願,他有這能力,能夠接受、能夠學習梵行、能棄捨一切非梵行「習婬欲法」,他把這件事棄捨了,就是不做這種婬欲的事情。婬欲是非梵行、不是清淨的事情,他能遠離不清淨的事情,那麼這叫做「受遠離梵行」。 譬如說我們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他現在就受這一條戒,這一條戒他不做,當然這是要比五戒的只是不邪淫,比它還進一步的。這叫做「受遠離梵行」。巳二、暫時斷梵行【暫時斷梵行者:謂諸異生,由世間道離欲界欲。】 這是第二個。「暫時斷」:不是永久的,這一段時間內我不做這件事。「謂諸異生」:謂很多的眾人裏邊。「由世間道離欲界欲」:他不是用佛法的法門離欲的,他是由世間道;由世間道,就是觀察欲是苦,令人多諸病痛、多諸苦惱,他用這樣的方法「離欲界欲」:棄捨了欲界的婬欲的事情,他不做這件事了,但是是有時間性的、不是永久的,這叫暫時斷梵行的人。暫時斷欲,這也是梵行。這是第二科,下面第三科畢竟斷梵行。巳三、畢竟斷梵行【畢竟斷梵行者:謂諸聖者,得不還果;復得最上阿羅漢果。】 畢竟斷是究竟地把這個欲滅掉了,不是暫時的。這裏邊這個欲的煩惱分兩種:一個是欲的事情、一個是欲的煩惱。他沒有欲的事情,但是內心裏面還有煩惱;現在畢竟斷梵行是什麼意思呢?這個煩惱有現行的煩惱、有種子的煩惱,他不但是現行的煩惱欲沒有了,煩惱的種子也消除了,就永久也不會再有欲了,這個人,叫「畢竟斷梵行」。這是誰呢?「謂諸聖者」:這是說佛教徒裏邊修學聖道成功的聖人,聖人裏面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那個聖人呢?「得不還果」:就是成就了三果的聖人,他不再來人間了,不來欲界了,這個聖人他是畢竟斷梵行。「復得最上阿羅漢果」:這個三果聖人再進一步就成就了最殊勝的阿羅漢果,就是四果。這兩種人,「畢竟斷梵行」了。那麼前面這兩果,初果、二果他們還不行;如果是佛教徒是在家居士得了初果、得了二果,他們可能還是有欲的。所以這樣子說,他們不在畢竟斷梵行的範圍內的。若是成就了三果、成就了四果,那就是決定不再有婬欲的事情、不再有婬欲的煩惱。(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