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说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和老师分享了最近几天很焦虑,一是孩子们要来,二是担心论文写不完,害怕半个月耽误进度。
为什么在21年选择了这么一个难度大的任务?攻读phd
不是为了编制,不是为了副高职称,那究竟是为了什么?让自己如此疲惫不堪,四年多的时间,焦虑,失眠,熬夜,读文献,英文写作,每一关都是难关。关关难过关关过,经历了23年9月的prespestus ,第一次英文的线下答辩,撑到了25年2月6日的Proposal defense,三个新年都是在槟城度过。没有亲人团聚。
之前的迷茫,到现在的清晰,到设定了发表的方向,每一次难关都是自我的成长,在导师的引导下,一次一次突破自己的极限。
不是为了名和利,我到现在才发觉读博后是对自我的修炼,提升了自信,对自己的评价开始提高了。
提升了自尊和自信,因为克服了一关又一关的困难,努力了一次又一次,绝望了一次又一次。
因为困难过后,就是晴空,过去了就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那时候就是压力很大很大。
收获是什么呢?对自己越来越确定,我能行,越来越认为自己可以。读书的意义在于,拓展了生命的深度,拓展了知识的边界。
学会了方法,学会了时间管理,拒绝了内耗,拒绝了讨好,在与导师的博弈过程中,亲密而独立,不能过渡依赖,又不能不尊重。
更多的是收获了自己的科研的dependence。这些也是人格成熟的过程啊。不随波直流,有自己的主见。
我已经完成了人格的又一次成长,这个是切身体会到的。更确定自己的选择,更坚定了自己的愿景。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有一个叫博士智力的东西,我觉得是存在的,计划,统筹,时间管理,进度管理。任务管理。太多了,各种交织。
努力吧,努力走到最后,跑到终点。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收获的是自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