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兰·德波顿
焦虑,似乎是现代每个人的通病。路上行色匆匆的人群,拥挤的地铁上捧着各类资格证书辅导资料的通勤者,书店里占据大半江山的成功学的书,IPO、上市、估值、股份,房价,90后,00后创业者,某某某购买彩票中XXX万,XXX购买某足球队获胜率等等各类资讯层出不穷,朋友圈里的生活精致而又美好,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或者积极上进,各类付费App,各种培训班,世界都在进步,你在踏步不前。18年年初的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人》
,7月的《我不是药神》
,无不在宣誓着这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穷,不仅是钱少,还是知识信息匮乏,资源匮乏,选择权少。各类资讯,媒体,无不在促使你焦虑。据统计至2017年我国焦虑抑郁患者已超过9000万人。
2017 WHO发布的最新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病率数据
以前,觉得钱够花,开心就可以了。前不久,在微博上看了一篇中国经济学人的文章《1.8亿独生子女被掏空:父母养老费上千万,孝顺成最大奢侈品》
,配了一张《独生子》
的照片:左边病床躺着老母亲,右边是老父亲,中间坐着孩子,高昂的医疗费,护工费,稀缺的养老院资源,工作的城市与父母所在的城市相距千里,这是很多独生子正在面临着,或即将面临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似乎也只是努力赚钱,坚实自己的经济基础,提供给父母高质量的医疗,看护条件,同时越有时间陪伴他们。
是的,焦虑,焦虑无处不在。
如何排解焦虑,如何自处呢?
理性制定自己的期望值,并积极的去努力。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想要获得更多的自尊,生活的幸福,不一定要降低,但是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理性的制定期望,并且为之去积极努力,提升自我的价值和重要性。担忧父母的养老健康问题,那就努力工作,赚钱吧,多和父母打打电话,视频聊天,每年让他们去体检,同时自己也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不要过度重视他人的观点,不要太在乎他人的评价。有人喜欢苹果,有人喜欢橙子,有人喜欢香蕉,或者有人压根就不喜欢水果。喜欢不同,立场不同,评判标准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我们经常处于“一种自虐过程当中,在没有搞清楚他人观点是否值得关注之前就去寻求他人的赞赏”,你提的建议也许并不是不好,也许他人只是不喜欢而已。一个沉默的人,也许并不是不善言辞,也许压根只是觉得不值得聊罢了。当然了,并不是说你孤芳自赏,言路闭塞,完全不听取他人意见,而是需要充分去了解他人的观点,是否值得自己关注,是否值得自己采纳。当然了这需要非常清醒的自我认知。
保持自我精神的独立,养成自己的价值观。不要人云亦云,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构建自己的防护之城,毕竟资讯纷飞,一条朋友圈,App推送的信息,也许就会破坏你的心境。经常自省吧,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实在焦虑得不行,那就想想,若你将死,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再想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布衣平民,皆归于尘土。放眼过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过不去的坎。“徽章的炫耀,权力的浮华,世间所有的美貌,所以能够获取的财富,都在等待同一个不可避免的时刻,荣耀之路只能通往坟墓”。
当然了,焦虑肯定是存在,也是不可消灭的,除非隐居深山老林,关键是学会和焦虑相处,尊重并理解社会群体的判断方法,同时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并与之自洽,“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并不是只有法官或药剂师的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理性正确的认识自己呢?目前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