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走向幸福
自长篇小说《画》进入人们的视野,梁山获得了读者的认可。加入省作协后,梁山更是文笔耕不辍,他写现实,写乡土,写都市,把自己的心灵与社会全部融合起来。他写自己喜欢的乡土,写自己喜欢的人,从不追赶热闹和潮流,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即使这样,他的作品仍然受到读者追捧。
每次尝试一个新的领域,给人的感觉在转型,但在梁山看来,自己的写作始终没有离开乡土,始终对那片情感之地饱含眷念。他凭借对生活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怀着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秉笔直书。以一个作家的本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他的作品越写越多,也越来越成熟。
以梁山的知名度,按照梁解放的标准,梁山算是真正实现了光宗耀祖,可惜梁解放没有看到,还带着那么多的遗憾与担忧离开。梁山一想起这些仍然感怀,只是他不再轻易落泪。眼泪不仅是情感的宣泄,也是他内心脆弱的反映。一个人朝前赶路,历经的风雨,早已把一颗柔软的心变得坚硬,他视为是自己的强大。
回到省城后的第一个“劳动节”,梁山迎来了王东和陈蓉的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梁山替他们高兴。陈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在梁山眼里,她是有骨气的人,有责任心的人。对有钱人不趋炎附势,更不会贪图钱财去不择手段的靠近。在两人条件差距有点大时,刻意回避,对王东的表白可以做到置之不理,这是与当下众多贪图富贵的女孩子有巨大区别的。梁山在这一点上,一直很佩服大。对家庭的责任也是无可挑剔,为了弟妹上学,她宁肯不嫁人,也要供他们读书出来,即使现在王东有条件供他们,她也要求自己独立来完成这份责任。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有骨气的女子,谁会不喜欢呢?
经历过磨难的人一定会摒弃浮华,走向成熟。王东便是如此。举行婚礼时,王东没有大操大办,只有两家亲戚和自己的几个朋友。他特意把婚礼仪式在洗脚城一分店举办,以纪念两人相识相知及一路扶持过来的旅程。人生的真谛,在于经历苦难时有人予你长情的陪伴。王东感恩陈蓉的不离不弃,共同奋斗的日子把两颗心紧紧地锁在了一起。
仪式上,王东深情地表白着,眼光里透出点点泪光。情到深处,与脆弱无关。台下,梁山望着美丽幸福的新娘,恍若那里站的不是陈蓉,而是刘美丽,正笑盈盈地望向自己。梁山回过神来,不免自愧地笑了。在好朋友的婚礼上想起自己爱过的女人,也算正常吧。刘美丽,她过得还好吗?
下面有请我最好的朋友,青年著名作家梁山上台为我们讲话。正当梁山独自想起刘美丽时,王东在台上向他发出邀请。
这家伙还搞突然袭击,没有提前跟自己打招呼,是要考察我的现场表达能力吗?梁山在心里揣摩着,却不得不上台去,众人的掌声早已响起,热烈地望向他。
梁山走上台,也很激动。他想起了四年前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心中如有千言。但开口只剩感谢与祝福。
感谢各位亲朋好友莅临现场共同见证我好朋友王东和陈蓉的婚礼。“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今天这对新人走到一起,祝愿他们从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同时,我也想对新人说,你们从相识到相知到相守,这一路走来,有过艰难,有过伤痛,但你们互相携手,温暖彼此,始终做到不离不弃,这是你们此生的缘分,希望你们能珍惜,相守一生!
又是一年作家协会培训班,梁山接到了邀请,去做场关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报告。这一次,培训还在同一个地方,梁山的身份却变了。几年前,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几年后,他已是一个知名作家,被邀请来做报告。从台下走到台上,他感觉像一场梦一样那么不真实。往事一桩桩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那年独自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那样新奇,那样拘束。遇上李童生,以及王东,让他经历了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他命运的改观,该从何处算起呢?是王东父亲王大年帮助他上学起吗?还是陈聪大哥给他工作开始呢?他不知道,也许,他的人生,从第一次遇上郝老师的书店起就种下了改变的种子。
开班那天,培训学校提出要来接他,梁山没有同意。他虽说是有点知名度,但也不能让别人觉得自己耍大牌。从作协到培训学校也不远,梁山打了辆车就自行前往。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买一辆自己的车。这几年私家车流行起来,周围的同事都已经考了驾照,买了私家车,但梁山没有考虑。他是吃过苦的人,生活条件刚刚改善就开始享受生活,在他心里还不认同。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开着车去哪儿呢?他的生活那么简单,与他的年纪都不太相符,这也没什么,如果他是喜欢热闹的人,他就不能甘愿寂寞来写小说,他坐下来,一点也不反感这种日子,注定他就是与小说为生。
他现在房子还是作协分配的小套间,他想好了,他要去买套房子,而且不能小,哥姐和侄子们来了也好有落脚的地方。他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也许就这些了,大家有一个可以团聚的地方,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有个家的样子。在梁山的心里,依然有这样朴素的家庭观。如果父母在,该有多好呀。
梁山早早地来到培训班上,他不能像其他领导和资深作家那样,让大家等候着,他必得谦虚一点。他也没有惊动培训学院领导,一个人跟着指引来到教室。教室里已经有一些人了,还没到齐。他来得有点早,离九点开始还有半小时。梁山从第一次到省城起,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早起后去晨跑,他一直在坚持。早起,让他有更多时间学习思考和读书写作,跑步时,他既可以放空,也可以遐想,还能思考设计作品,总之,跑步于他的写作生活大有裨益。
在教室里,他发现一个人有些熟悉,难道是自己认识的人?看了看座位前的姓名牌,李水根。名字不熟,再看那人,他想起来了,是县作协的老李,虽然只见过一面,他“地中海式”的标志性头顶让梁山记忆深刻,是他准没错。
老李,你也来培训学习了。梁山快步走过去,热情地跟老李打起招呼。他乡遇故人,梁山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
梁山,是你呀,几年不见,你现在是大作家啦,久仰久仰!老李也认出了梁山,当年青涩的小青年,如今一转眼已是闻名业界的大作家。说起来,还真得感谢老李,没有他的慧眼识珠,梁山这棵作家苗子能不能长成还不一定。
老李,你跟我不用客套。我还得感谢你当年的知遇之恩,没有你的推荐,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你!梁山真诚地道谢,他的话一点也不假。
没有没有,都是你努力的结果,你是有天赋的,只要你坚持写作,成功是迟早的事。老李谦让着,不敢全领这份功劳。举贤之功,本来就是人家自身优秀才会有的事。
聊起往事,老李不经意间提起了刘美丽。对梁山和刘美丽之间的个人情感老李并不知情。当年刘美丽带着稿件来找老李,只说是她一个病人的作品。老李也曾是她的病人,老李只当是刘美丽的热心之举,并未联想到二人之间的情愫。
你跟美丽还有联系吗?老李问梁山。
哦,没有,她结婚后我们就没有联系了。梁山淡淡地回了一句,内心的触动没有让老李感觉到。
美丽结婚才三个多月,他男人醉酒后在街上与人打架,拿刀把人砍成重伤,最后被判了七年徒刑坐牢了。美丽那时已经有了身孕,虽然两人离了婚,但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刘美丽决定独自把孩子生了下来。老李不无惋惜地说道,对刘美丽这个善良的女性,他也真心希望她能幸福。
那她现在是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吗?梁山问道。
应该是吧,我也有段时间没见过她了。我把她电话给你吧,你想知道就去问她自己吧。说完,老李拿出手机,把刘美丽的号码报给梁山。两人也互相留了手机号码。
刘美丽的婚姻居然是这样的结局,梁山曾经想过多少种场景,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点。可怜的女人,为何命运就不能多眷顾她一点。从小受过那么多苦,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一场不幸的婚姻,又让她重回艰辛的生活。梁山不禁心疼起这个女人来。当年她不求回报的帮自己,这份情他永生难忘。
以梁山现在的知名度,刘美丽想要知道他的情况是不难的。网络上关于他的消息随便一搜便会出来。刘美丽也许知道,也许没顾得上,但她没有联系过自己也是事实。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