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英国的阿兰·德波顿,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新闻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
六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慰藉,上一期图语写作写完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和塞内加,这一期图语写作写蒙田、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观点。
04 蒙田:对缺陷的慰藉
公元1533年,蒙田生于法国波尔多。他们家有个巨大的城堡,因为这些贵族都不用工作,他每天就是读书,就是一屋子拉丁文的书拼命地读。他有一个观点说:像动物一般生活,强似拥有巨大书斋的理性的人的生活。公元1557年,任波尔多市议员,公元1568年,接管父亲的家族产业,隐居书斋,潜心写作公元1592年,病逝。
他的主要哲学思想:无须为任何缺陷而自卑。不必为肉体缺陷自卑,人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是正常而自然的。
蒙田给我们的叫作“对缺陷的慰藉”。蒙田特别关注人的肉身,他认为一个人身上有什么样奇怪的肉体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你根本不需要自卑,不需要难过,谁还不打嗝放屁呢?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他认为动物比人更懂得照顾自己,你比如说,一只羊如果受伤了,它会找到相应的草咬碎了放在这个伤口上;一条蛇如果受伤了,它会自己自救。而人受伤了,不会。所以他说动物更懂得照顾自己。
然后动物遇到事情更淡定,有一个故事:思想家皮朗跟一群人渡河,在那条河上遇到了大的风浪,整船人都惊呼,吓得要死,整个船上最淡定的是跟他们一块儿搭船的那头猪,那头猪波澜不惊,完全没关系,后来皮朗就认为说猪比人更淡定、更有理性。
还包括动物也更善于处理爱情的问题,不会像人为爱情发生那么多的烦恼。
蒙田认为,肉体对人的限制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他说:“我饭前饭后判若两人。”你们大家没觉得自己饭前饭后判若两人吗?就是当你下午下了班以后,饿得半死的时候,你是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然后一吃完饭,血糖量一上来就好了。
还有蒙田认为说,身体的缺陷或者是歧视是没必要的。因为器官是平等的。人的浑身上下、从头到脚的器官是平等的,没有必要说哪一部分器官非得藏着掖着,哪一部分器官是低贱的,没有,它们都是人身上的器官。
不必将不习惯的事物看作反常,文化差异再正常不过。蒙田认为,人们对于正常和反常的定义,完全是出于自己的习惯。到了瑞士用这样的炉子,到了法国用那样的炉子,但是大家就觉得别人用的那个东西好怪。那个东西怎么用?没法用。
我们都以为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标准,而别人的东西叫作不正常。
不必太在意考试成绩,拥有生活的知识亦是聪明产生的慰藉。他认为智力上的缺陷也不重要,好多人觉得说这孩子上学成绩不好,蒙田说那都不重要。上学的成绩就代表智力吗?不一定,他说真正能够代表一个人智力的是日常生活当中的考试。
他认为一个人、一个孩子如果要考试,考什么呢?爱、性、病、死、孩子、金钱和野心,这些东西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你这一辈子当中迟早会遇到、要面临的问题。这些东西如果你不会处理,你只会去写拉丁文、写一些文章、写一些韵文,根本救不了你的命。
蒙田给他心目中的聪明人下了一个定义。“据蒙田重新画过的够格的、半理性的人的肖像,这个人呢,不会希腊文、有时放屁、一顿饭后就改变主意,对书本感到乏味,对古代哲学家一无所知,常常混淆西庇阿与那西庇阿,都是可以的。善良而平凡地生活,努力追求智慧而从未远离愚蠢,有此成就足矣。”
在蒙田看来,所谓的那些智者、聪明人、哲学家,他们所掌握的东西跟一个完全不会这些东西的人没有太大差别,因为没有人能够摆脱沉重的肉身。你看起来再高尚,你也照样要坐在一个屁股之上。这个是蒙田的名言:“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有本事你别坐在屁股上,你说你坐什么样的椅子跟别人不一样,大家都要先坐在屁股上。
所以人跟人没那么大的差别,有缺陷的,不用自卑。因为肉体没有什么缺陷,只要长在你身上都是合理的。智力上没有太大的缺陷,因为你搞不懂的,他们也搞不懂。他们只是会写诗,但他们搞不懂生活。所以蒙田一下子拉平了各种缺陷之间的区别,给我们很多考试成绩不太好的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然后也让那些考试成绩好的人需要有一些反思和警醒,这个是蒙田对缺陷的慰藉。
05 叔本华:对伤心的慰藉
公元1788年,叔本华出生于但泽,早年父亲去世公元1819年,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销量惨淡。公元1820年,在大学教授哲学,学生寥寥。公元1852年,因作品《杂文与笔记》畅销,享誉欧洲。公元1860年,因病去世,终身未婚。
主要哲学思想:生命意志。
生命意志是人类与生俱来求生存和繁殖的本能,生存是无意义的,爱情不过是盲目追求繁衍但是,哲学与艺术将痛苦化为知识,摆脱生命意志的束缚产生的慰藉
生命本是痛苦无意义的,但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要化眼泪为知识
他曾经和一个女生有长达十年断断续续的恋爱,但是一直都没有结婚。叔本华的核心观点是认为:生命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靠需要和幻觉保持运动。就是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价值,他是一个绝对的悲观主义者。
1860年叔本华去世。他一辈子也没有结过婚,他最恨的人就是女人,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什么呢?叔本华说:“爱情,随时都可打断严肃的工作,有时最伟大的头脑也会一时为之所惑。它无所顾忌地干扰政治家的谈判,学问家的研究,它甚至能将情书或者小卷头发塞进部长的卷宗,或者哲学家的手稿中。它有时会要求人牺牲健康,有时牺牲财富、地位和幸福。”
他同意蒙田的看法:“我们的思想是从属于肉体的,尽管我们高傲地持相反的观点。”但是叔本华还要进一步,他不满足于颠覆理性的松散的例证,而是给我们内里的那种他认为先于理性,强大得足以歪曲一切理性的计划和判断的力量,起了一个名字,叫作“生命意志”。
他说谈恋爱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好,但是人为什么要谈恋爱?因为有强大的生命意志。就是有一股力量要求你去繁衍,你必须得生孩子让这个生命延续下去,这个东西才使得人们像傻子一样地去谈恋爱。
那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既不是沟通感情,也不是发泄性欲;既不是为了求知音,也不是求欢愉。爱情在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因为它对缔造下一代,对未来的人类的存续和特有的体制起决定性的作用。”
叔本华认为,人们把生命都献身于无意义的生存,但是我们要学会做一件事,就是把痛苦化为知识。他很崇拜的歌德就是这样。歌德谈恋爱不顺、很痛苦,他把这个痛苦化成知识,写了一个小说叫《少年维特之烦恼》。光拿破仑就看了九遍,你想想看这个小说的影响力多大。
所以他最后讲,在他的生活和不幸的过程中,他着眼于人类整体的命运多于自己的命运,因而行为更像是一个知者,而不是一个受难者。就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这样做:“我们在黑暗中掘地洞之余,一定要努力化眼泪为知识。”人生很悲惨、没有意义、很痛苦,但是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悲惨的生活化为知识留下来。这是叔本华带给我们的安慰。
06尼采:一困难中的慰藉
公元1844年,尼采出生于德国普鲁士。。公元1864年,进入大学攻读文学,期间受叔本华深刻影响。公元1876年,访问意大利,思想经历激烈转变,不再迷恋叔本华。公元1879年,定居瑞士山脚,完成大部分哲学著作。公元1889年,在都灵精神错乱,被送往疯人院,11年后去世。
主要哲学思想:超人哲学
所谓超人,就是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具体化。
感谢苦难。人生没有苦难做根,则无法结出美丽的花果。
他认为苦难是非常重要的,人这一辈子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不能绕过困难,因为只有苦难才能够造就超人。尼采说:“对于我所关心的人,我祝愿他们受苦受难、孤寂凄凉、疾病缠身、受尽虐待、备尝屈辱,我希望他们不得幸免于以下的体验:深刻的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折磨、一败涂地的悲惨境地。”即今天流行的话,“那些杀不死我的 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人是最勇敢的动物,高唱战歌征服一切痛苦。你要活得尽兴,你要尽兴地去活,你不要试图绕开生活当中的痛苦,因为所有的欢乐都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你既然追求这个欢乐,你就要勇于承担那个痛苦。
(2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