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卷 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
一、元里小秀才传
【原文】江宁吴模,字元理,应童子试时,年才十三,举止端肃,因唤入署,啖以果饵,旋即入泮。邑中名士沈瘦岑,以女妻之。嗣后十年,不复相见。诗人李晴洲告予曰:“元理小秀才,近诗日佳,比其外舅,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诵其《迎秋》一首云:“碧天霭霭暮山晴,一片秋心趁月明。暑退渐教葵扇弃,风高已觉葛衫轻。绕阶草色笼烟淡,隔树蝉声咽露清。为读《离骚》更漏永,幽兰时有暗香迎。”未几,元理来,读余外集,呈二律云:“陶令无官通刺易,崔儦有室入门难。”又曰:“传有其人应久待,我生虽晚未嫌迟。”是年,与周青原同受知于学使李鹤峰,拔贡入都。予喜,贺以诗云:“人夸籍湜居门下,我道班、杨在意中。”
[译文]江宁人吴模,字元理,去应童子试的时候,年纪才十三岁,举止端庄肃穆,我因此叫他进入官署,给他果子吃,不久就考中了秀才。邑中名士沈瘦岑,把女儿嫁给了他。过了十年,没有再见面。诗人李晴洲告诉我说:“元理小秀才,近来诗写得越来越好,比起他的岳丈来,已经远远超过了。”读他的《迎秋》一首说:“碧蓝的天空云雾蔼蔼山川晴朗,一片秋天的景象在朗朗升起的夜晚更加明显。暑热退去渐渐用不着扇子了,爽风起来感觉葛衫太轻了。绕着台阶的草色笼着淡淡的烟雾,隔树的蝉声和着露水的清凉。为了读《离骚》点灯整夜,幽兰时不时有暗香飘来。”不久,元理来了,读了我的外集,送上二首诗,说:“陶令没有官职却很容易被人认识,崔偏有室却入门困难。”又说:“传人会有的应该长期等待,我出生虽晚但却不嫌迟。”当年,他和周青原同受知于学使李鹤峰,被作为贡生选拔入都。我十分高兴,写诗相贺说:“人夸耀浞居于翰愈门下,我说班杨成名在我的意料之中。”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 记录了“ 元里小秀才传”。
江宁吴模,字元理,应童子试时,年才十三,举止端肃,因唤入署,啖以果饵,旋即入泮。
邑中名士沈瘦岑,以女妻之。
嗣后十年,不复相见。
诗人李晴洲告予曰:“元理小秀才,近诗日佳,比其外舅,骎骎欲度骅骝前矣。”
诵其《迎秋》一首云:“碧天霭霭暮山晴,一片秋心趁月明。暑退渐教葵扇弃,风高已觉葛衫轻。绕阶草色笼烟淡,隔树蝉声咽露清。为读《离骚》更漏永,幽兰时有暗香迎。”
未几,元理来,读余外集,呈二律云:“陶令无官通刺易,崔儦有室入门难。”
又曰:“传有其人应久待,我生虽晚未嫌迟。”
是年,与周青原同受知于学使李鹤峰,拔贡入都。
予喜,贺以诗云:“人夸籍湜居门下,我道班、杨在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