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写满故事的,也是充满诗意的。今天就讲一讲我和先生的故事吧。
先生和我同属一个县城,虽说开车10-15分钟的短暂路程,却彼此始终行走于陌路,连擦肩的机会可能都没有过。他家庭条件较优越,他的爸爸是军人出身,转业前一直在上海,做到了团级。因年老父母需要照顾,转业便回了老家去了相关部门上班。婆婆在粮食局,面粉厂都上过班,按公公的话说干粮食永远有饭吃,婆婆一直做财务的工作,直到退休。我家先生从小的环境同比其他孩子是非常好的,小时候他就有零花钱,可以去买小蛋糕吃,可以悄悄进游戏厅(在不被公公发现的情况下),即便如此,家里对他的艰苦朴素还是要求的非常严格,从不大手大脚的给他钱,毕竟公婆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他的姐姐比他大四岁,北京上完学也就去和和公公同样的部门上班。相比先生,我家就是普通老百姓,爸妈做点小生意,弟弟学习了一些技术,也做了自己的小生意。我呢就出来上了大学。
我家先生和我是大学里认识的,机缘巧合下俩人认识的。可能家庭原因影响,他长得不帅,但很自信,也很开朗,人缘特别好,走到哪里都会有成片的朋友。初认识,没感觉有什么特别,印象也不深刻。其实我骨子里是很傲的,对于空有皮囊或者不了解的男生,我是不怎么在意的,可能是因为我学习太好的缘故,总有一种该死的高傲感(别笑我)。我俩一开始接触,都保持的距离较远,不知道是自我的保护机制开动,还是就真的没感觉。因为彼此是同一个县城,上学乘坐公共交通难免会碰在一起,毕竟公共资源有限,大巴车就固定地游离于俩城市之间,自然而然也就熟络了。 后来有一次开学,他给我打电话,说,我从家里带了雪里蕻,你没吃过的话我给你送点尝尝。我当时心里还纳闷,怎么给我尝尝呢,没多想我也就应了,去带回了宿舍。吃完理应谢谢人家的,虽说是老乡,但也没有应该的。坦白讲,那是第一次是雪里蕻,感觉还是不错的。跟他说会请他吃饭表示感谢,事情一搁置就过了快一个学期。快学期末的时候跟他约了在校食堂一起吃饭,那时候学校的食堂里有小餐厅,就是小灶,自己可以选餐的那种,也算最高规格的了。每到学期末,每个男生的饭卡基本也就剩吃馒头的余额了,那次请他吃也算是江湖救急,雪中送炭。那次聚餐后,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时不时会发个短信,聊个天,不知不觉关系也更加的近了一些。转眼到了毕业季,我的毕业实习在一个轮胎工厂,做外贸员,拿800的实习工资。先生比我晚出校门,我俩的距离也给市内公交做了一部分贡献,他每到周末都会跑到我的宿舍,我们一起聊聊同学,聊聊学校的新鲜事,聊聊毕业的规划,聊聊我的工作经历。我最喜欢的事是给他展示我不算精湛却还说得过去的厨艺,做的最多的是西红柿鸡蛋汤。超市离实习的工厂距离有些远,需要坐公交去,他每次看我,先公交去超市然后再到我们工厂。有一次他说,咱们今天改善伙食吃排骨。 我说,实习工资还没发呢,咱俩得省着花。他答,我妈给了我两百块钱,咱俩先花着。 20年前的200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排骨买回来,是一根完整的肋骨加一些碎骨,那一顿吃的很香,很香,仿佛斋戒结束刚开荤般的激动。那一根完整的肋骨他并没有动,而是让给我了,他说我工作需要补充营养。我啃了一口便给他啃,俩人啃一根排骨的快乐现在的物质共产主义社会好像很少人懂。毕业几年里,生活并不是校园版的象牙塔。我俩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为没有房子,工资衔接不上,住在没有床的地下室,一下雨地下都感觉能出水。借助同学宿舍,半夜人回来,只能去网吧熬一夜。钱不够我俩好强,又都不愿意开口跟父母要钱,砸了仅有的储蓄罐,掏出4元钱去吃饭。老天眷顾,后来我俩都进了理想的工作单位,一切变得稳定。
我俩恋爱了5年,风风雨雨经历了5年。公婆很开明,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差异予以任何干涉,我俩顺理成章地结婚了。婚礼的那天司仪让新娘新郎即兴说一句给对方的话,先生说,即使咱家只有一块排骨,我也会让给你。这句话的故事除了我,现场没有任何人可以懂,很多人可能只觉得是个笑话。我的泪水刹不住,已如泉涌般。我说你要一辈子对我好。 我俩相拥而泣,那是第一次见先生流泪。我还记得婚礼的BGM是光良的《童话》: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我愿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一起写我们的结局......当时的选曲像是天赐祝福,我们的小日子越来越好,后来俩人努力买了自己的二套,三套房子,虽然都不大,却都是我俩一点点努力的成绩。 一块排骨的日子转眼回头已很多年,可回忆当年的苦,反倒不觉得苦。俩人经历的苦也算是不一样的甜蜜。 现在三餐四季,加上我俩健康可爱的儿子,觉得很知足,当然现在先生看我的眼神依然还是拉丝的,天天腻腻歪歪,走路从来都是拉手不分开的。
此生有幸,得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