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一个小视频,视频中一个年轻人蒙着眼睛站在一个公共场所,他伸出双手,做出拥抱的准备姿势,等待陌生人来拥抱。很多人来到他的面前主动接受他的拥抱。当他拥抱这些陌生人的时候会加上一句朋友般真诚的问候,其中特别触动我内心的画面是一位年轻人走过来拥抱他。当被问及,“怎么样?过得还好吗?”这位年轻人说,“重度抑郁两年了,没有人问过我过得好不好。加油,扛过这段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当他说他相信度过这段难熬的岁月他一定会好起来的的时候,瞬间我的心被这位年轻人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想象着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里那位年轻人一个人扛着自己被折磨的肉体坚持着坚持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有一种流泪的感觉。
人群中主动走过来拥抱这位年轻人的人多数是年轻人和孩子,也有一位中年的大叔,我为视频中这位年轻的人的做法点赞,也佩服他的勇气。他的行为让我们所有人放下外在身份的各种标签,把自己放到一个普通、平等生命的位置上拥抱彼此,给予并为谋面的对方一份真心的问候和来自内心的力量,这个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
看完视频后,我的内心自动冒出一个想法,我特别想要把从这个视频中获得的感动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我把拥抱两个字作为一个关键词在我平日携带的小本子上写下来,放到我每天上班背的背包里,记录我收到的一份礼物。我知道这个关键词已经在心中播下的一粒种子,我会在适当的时机让这粒种子发芽的。
今天每个班级我有两节课,先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一下。然后进入新一个内容的专项复习,今天领学生复习的内容是状语从句。把状语从句的知识点整体梳理之后,和学生一起做题巩固不同的状语从句中连词的运用。或许是学生们的词汇量限制了他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不会翻译句子出现判断失误,我发现几个平时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的同学在做题的时候脸绷得紧紧的,皱着眉头。
观察着学生的反应,每次遇到问题,如果感觉学生不理解,我就放慢速度再帮助他们分析一遍,全部练习做完之后有的学生还是感到有些地方自己的理解不清晰。于是我让他们合上书,先自己回顾一下刚才的内容,在头脑中自己简单复盘一下,然后我根据刚刚做题的内容来提问他们引导不同状语从句的连词分别是什么,常见的意义类似的连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要求学生主动举手来进行自我挑战,挑战的内容是一次回答老师的五个提问,答上三个视为通过,不通过老师会给他安排一个小任务。学生们一听我要给不通过的学生安排小任务,立刻紧张起来,脸上既有些期待,又有些不自信。我安慰并鼓励他们,“没关系的,孩子们,小任务不会给你带来压力,相信老师,请放松答题就好。”
学生们一听我的话,脸上的表情放松下来。有人开始举手,我开始提问,前两位举手的同学顺利通过,大家给他们热烈地鼓掌。第三位男同学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上出现了失误,打错了。可能是这个失误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在接下来的第四个问题中他再次卡壳,最后导致他被我老老实实地逮住了。我看着他,笑着说“不错不错,终于逮住一个了。”
他看着我,也笑了,问,“老师,你要给我安排啥小任务啊?我有点紧张呢!”
“不要紧张,孩子,你先到前面来。”
他一听说我让他到前面来,更紧张了。“还要上前面去干啥啊?”
我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走到黑板前,“请放松,孩子,我跟你说,这个小任务不会给你压力的,你就来吧。”
我让他在前面面对同学们站好后,问同学们谁有戴围巾,立刻有位女同学非常配合地把自己的围巾高高举起来。我用围巾把那位同学的眼睛蒙上,蒙严实之后我问他是否能看见大家,他说,“老师,我现在眼前漆黑,啥也看不见了。”
“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我告诉你我们要做什么。一会我会让咱们座位上的其他五位男同学分别来到你的面前。听到同学走到你面前后,首先你要先伸出手来拥抱一下这位同学,问候一下对方,但是对方是不能回应你的。然后你根据对方的身高、体型和其他特点来猜测他是谁。请运用你的智慧来思考、判断,看看你能猜出几位来。”
大家听我说完立刻高兴地议论起来,有些同学马上开始行动,摘掉身上所有具有个人特色的东西,眼镜、校牌、手表或者是小饰物,几位同学甚至连校服都脱掉了。第一位上前面来的男生为了干扰前面男生的判断,特意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教室的另一侧绕了一圈来到前面。前面的男生拥抱了他,摸了摸他的肩膀、头发、脸和后背,叨咕了一句,“这个有点不好猜啊!”他琢磨了一下,然后说出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大家笑了。我告诉他猜得不对,具体是哪位同学需要等五位同学全部到前面来之后再告诉他结果,然后我们继续。
第二位上来的同学特别走得特别轻,站在前面的同学根本就感觉不到是从哪个方向上过来的。蒙着眼睛的男生一边用手摸着他的头发一边说,“这头发有点稀疏啊!”这句话差点逗笑了那位男生,好在他及时忍住了,结果猜测再次失败。
第三位同学已经等不及了,他轻轻地跳跃着走到黑板前,主动和那位男生拥抱了一下,然后屏住呼吸,蒙着眼睛的男生在男生的脸上摸来摸去,急得不行不行的。
“这个有点健壮,还挺高。”最后他说出一位同学的名字,错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前面的男生委屈地说,“老师,你还说轻松,这也太难了。”
我们都笑了。请他准备好,继续。
第四位男生比较高,来到前面的时候他刻意弯着腰,蒙着眼睛的男生有点疑惑,“这么矮?这是谁?”我被逗笑了。他仔细地用手辨认着,结果有些遗憾,还是没有猜对。
最后我邀请一位稍稍有点胖的同学上来,当看到我用邀请的手势邀请他的时候,那位同学先用手指了指自己,我点了点头,他眼睛眯成一条线,用手捏了捏自己的肚子,感觉有点不自信。
他悄悄走到前面,蒙着眼睛的男生抱着他的腰,“这个有点胖啊!”然后又仔细辨别了一下,这次他终于说对了,大家给他热烈地鼓掌。那位被猜中的同学在大家的笑声中忍不住又捏了捏自己的肚皮,摇了摇头,回到座位上。
接下来我针对状语从句的连词继续提问同学们,这次又有一位男生没有通过,我让他邀请一位女生到前面来进行了一组猜测,因为这个班级的女生人数比较少,所以这组猜测起来难度就小了很多。有位女生为了不让对方猜到自己,上前面来的时候还特意把头发变了一个形状,还有一位高个子的女生怕暴露自己的身高,她故意站到讲台下面,结果证明这些迷惑他人的小方法是有效的。最后的结果是五位女生中有三人被猜中了。大家玩得特别开心,这个小活动的插入冲淡了学生们做题时的郁闷心情,下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我走出教室,禁不住想,多年以后,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在不同的地方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的空闲之际,会不会有人忽然想起我们高三课堂上这个拥抱他人的开心小画面而脸上浮起一丝微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