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怀孕的闺蜜在群里诉苦,饮食被爸爸管的太严。
她说:“其实我也不吃太多,给我几块就行,但是你不给吧,一旦吃到了就控制不住。”
这让我回忆起自己怀孕那会儿,不被管吃。自己也没有忌口。
虽说没有忌口但是自己从来不贪食,大家建议不吃的东西,比如螃蟹、羊肉、辣椒,尤其是辣椒,我的最爱。想吃的时候都是少量,一次不会吃很多。
我遵循的一个宗旨是:“食物没有好坏,主要在量的控制”。就算白米饭,使劲吃也能撑死人。
所以,整个孕期包括哺乳期也算是想吃啥吃啥,但从没有暴饮暴食的放纵。
当主动权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更能学会担当,因为每当想逾越的时候,内心始终有个声音会告诫自己:“要怎么样了,都是你怎么怎么。”
而不会有责任分担的第三方。更不会出现:“你看嘛,都是你当初怎么怎么,不然又怎么怎么”责怪推着责任的机会。
面对正当需求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当事人自己,堵不如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孩子。
带小土豆这一年多以来,面对他的正当需求,我从来都是鼓励疏。
发现疏的好,他能更平稳迅速度过一些跟成年人需求有冲突的阶段。
比如,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有的一个阶段,玩抽纸,我从来都是静静坐旁边,没有一次伸手制止。但是他每次都是抽一两张之后开始撕。从没出现过把一盒抽完或者抽一大半的情况。
弄乱衣服也是,经常我在叠衣服,他兴冲冲跑过来。我都是欢欢喜喜跟他打招呼,从没赶走他。他捣乱我叠好的衣服,我也不阻止,就当没事似的继续手里的工作,他丢一两件觉得无趣就去玩其他的。
他丢衣柜里的衣服也是,我当没看见的从他身边经过。丢几件也就不玩儿了。
慢慢,我总结出,针对宝宝的正当需求(其实这么小也没啥需求非要上纲上线)也是只能疏不能堵。
201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