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结
1.《刻意练习》的作者艾利克森在研究了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等各领域杰出人物的表现,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法则。遵循这个法则,任何人都有机会从新手变成大师。
2. 莫扎特4岁时就拥有完美音高的能力,被誉为音乐神童,但他的天赋更可能是训练的结果。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的实验就打破了完美音高的能力一万人中只有1个人能够拥有的常识。
3. 人的大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就像我们的肌肉,可以通过练习来强化它的某部分功能。事实上人类的潜能正在不断被挖掘中,历史证明人类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极限。
4. 人的身体和大脑有如此强大的适应能力,是因为对稳定性的偏爱。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身体和思维,必须走出舒适区。如果想要追求长期进步,更需要给自己不断加码。
5. 训练对大脑的影响有三个重要的细节:年轻人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具有适应能力;有得必有失,大脑中某一部位的高度发达可能会带来其他能力的减弱;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通过持续训练来维持。
6.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机会接受特别的训练,也没有因此成为大师,但选择总是存在的,当你想要改变的时候,你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成为大师。
第二章总结(天才真的存在吗)
1. 一般而言,如果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后,不再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可能会退步。
2. 有目的的练习有四个特点: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必须是专注的;要包含反馈;需要走出舒适区。
3. 遇到瓶颈的时候,要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难的事情。很多时候瓶颈更可能是心理层面的障碍。
4. 有目的的练习可以简单定义为:走出你的舒适区,以专注的方式制定目标,为达到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想出监测你进步的方式,保持反馈。另外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要继续取得成长必须创建有效的心理结构。
第三章总结(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1.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比如,当提到蒙娜丽莎时,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2. 新手和大师最大的区别在于,在统一领域通过训练获得的心理表征的数量、质量有很大的差距。
3. 刻意练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4. 有效的心理表征有四个重要特点:它有助于找出规律、解释信息、制定计划和高效学习。
第四章总结(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1. 刻意练习更适用于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2. 在练习过程中,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缩短练习时间,并逐渐延长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专注效率。保持良好的睡眠是提高注意力的秘诀。
3. 找到好的导师尤为重要。好的导师未必是在这个领域中最出色的,但他需要取得过一定成就,并且有足够的教学经验。
4. 没有导师,你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自己。
第五章总结(挖掘自己的潜能)
1. 没有导师的情况下要学会自己设计练习方法,着重关注到底可以怎么做好它,在哪方面还有缺陷,以及你可以怎样进步。
2. 最大程度运用心理表征,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三F,就是以字母F开头三个单词,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it)。
3. 克服“新年决心效应”保持练习的动机。做好时间规划,弱化停下来的理由;主动营造和保持内在和外在动机,增强继续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