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学生会谈时,要注意言语交流,要了解自己的声音特征(音量的大小、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注意声音要放低、语速要慢一些;更要注意非言语交流,如眼神、动作以及我们的坐姿,这是良好会谈的前提。
会谈过程中要注意真诚的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倾听,让学生更尽兴的表达自己;不要连续性的用封闭性语言;慎用“为什么”!可以用“可不可以说一下原因呢”来替代,或者将来访者的话重复一下;要发现学生身上积极的特点,用积极暗示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心理健康老师和其他科目老师的最大不同,要学会反话正说,激发学生去建设自我,通过语言帮助孩子建构积极的自我;提问时保持好奇心——还有其他的事情要说吗?还有其他的烦恼吗?
2.鼓励。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如用简短的重复或“嗯…嗯、是这样啊、后来呢”、点头或注视等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
3.澄清。是对来访者陈述中的模糊、意思不明确的地方、或隐含而又意义不清楚的表达,要求其做出进一步的说明、解释或补充。常用的语句如:“你的意思是………吗?”“你能描述一下……吗”“你是说……”等等
4.释义。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给予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 获取来访学生表达的信息,尤其要注意和分辨其想要表达而没表达出,或者要表达而没表达好的信息。提纲挈领的向来访者转述其表达中的基本信息。
5.情绪反应。重现来访学生的情绪感受。这样有助于来访者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注意和探索;有助于其产生被理解的感觉;有助于来访者管理自己的情绪;有利于减弱其负面情绪;有利于来访者准确对其情绪进行表征。
6.具体化。指在咨询中找出事物的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事实与情感得以澄清。这样有助于老师准确的理解来访学生;也有利于来访学生理清自己的观念、实事、感受态度和欲望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他对自己的问题产生新的领悟,或者至少消除这种模糊不清的状态本身产生的烦恼。
避免给予建议。不管成功与否,来访学生都没有感到自己的力量。
避免评价来访学生。避免出现如下情况“你应该……”
避免频繁转换话题。这样不利于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