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一喜书店讲座《俞平伯的诗书人生》,下午带相城区档案馆的同事们走读苏州文庙碑博和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PPT是昨晚赶出来的,做到了凌晨三点多,虽然有几个错别字,效果还是可以的,不满意的是讲稿,因为家里的打印机坏了,我必须提前写好讲稿,让小王帮我打印好,我昨天去单位拿的。这样,昨晚完善ppt 时的很多灵感和想法,就无法加进讲稿中了,可惜。
上午是9点半到12点,下午1点开始,我的车停在平江实小地下停车场,从一喜书店走到汽车边花了点时间,开车到文化宫,却发现文化宫大门紧闭,停不了车,幸亏书院巷的停车场有空位。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又称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等。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诏令州、县学皆作孔子庙。此后唐朝诸帝多次重申这一诏令,到玄宗时“凡州、县皆置孔宣父庙,以颜回配焉”,遂成为制度写进《唐六典》中,再加上武德时始置的国子学孔子庙,孔子庙遂遍布全国各地。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明代吴沉著《孔子封王辩》认为封孔子为王不合适,“师也者,君之所不得而臣也”,嘉靖九年(1530)首辅张璁等请改为至圣先师。
文庙通常分为三类,孔子后人建的“孔子家庙”、帝王官员专用的国庙和“庙学”互通的学庙。除了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其他都属学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至今约有2000多座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