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问题我们往往主张从自身角度找原因,这样是自我提升,但无形中也给自己很多压力。但压力太大会起反作用,需要寻找帮助(组织、亲人、妻子、朋友等)
遇到事情不该只想我该怎么做,也应该考虑我能借助哪些力量。
出现一些事情,解决过程中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大脑(生理,比如调节自身情绪、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思维(认知方法)和人际关系(互动能带给无限的能量于力量)
人际关系分四类:
1、孤立状态,感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都是给予,他自己也不允许求助,周围人也不知道能帮他啥。内心寂寞,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能力表现上渴望做一些高难度事件,经常会失败影响自己。
2、坏的链接关系。总是责怪、要求,指责你。你做的很多事都是希望对方满意,但始终不能如意。这种关系会经常互动,亲密接触,但很多都是负面的。很多时候会表现出防御状态,过度担心在别人眼里是不是更好。
3、虚假的链接关系。即看似美好的链接关系。饮鸩止渴,看似美好,可实际上没有任何实质意义。麻醉在花言巧语,塑料姐妹花状态。
以上三种经常交替出现,都不好
4、勇于向别人提出并承认需要帮助,互相关心,说之心话,富有建设性。倾听能解决能量枯竭
1)主动求助
2.)暴露需求
3)避开 “百慕大三角”
有这样一个常见现象:A与B产生矛盾,本应与B直接沟通,但却和C说起关于B的事情。
很明显,如果A根本没有和B交流,那么A和B之间的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但这只是问题的开始,A引发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这种充满纠葛的间接(又称被动攻击)型沟通缔造的是一种三角关系,它建立了受害者-施害者-拯救者(VPR)三种角色,作者称之为人际关系的“百慕大三角”。
“百慕大三角”的关键问题在于,当A缔结这样的三角关系时,不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而是拉拢一个C站在自己的一边,不仅造成了B与C之间的分化,也无益于改善A和B之间的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C听到的是A单方面的描述,很容易站在A的立场上抛出赞同A的观点,于是A的想法比以前更加坚定,也没有审视自己内心的动力了。
抱着这样逃避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处理人际关系的话,A与C之间的关系往往也是流于表面的虚假连接,不出多久很可能又会寻找下一个拯救者来听他抱怨自己与C之间的问题。
这种百慕大三角造成的不和睦,绝对是一个团队、公司、家庭、婚姻、友谊或其他任何人际关系系统中最具破坏力的力量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情况则不在此列。比如产生问题的双方直接沟通无效,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需要第三方介入的,且彼此的目的是努力寻求治愈或者解决问题,所做的事情也应是具有建设性的。
4.)学会选择值得信任的对象
第四层次的关系会带来什么
1)以自律为基础的自由
2)自由、责任和爱
3)这段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在进步
4)促成阶段性成长
5)内化的意义
第四层人际关系的核心词是:“自由、责任和爱”
打造第四层人际关系的团队:
1)需要有人反馈,乐于接受反馈。
2)想法没人任何等级和立场。不断强调这种文化。
3)对事不对人,热爱一个想法持续五分钟后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有礼貌的毫无保留的表达意见,需要考虑措辞,态势和对方的感受,避免影响对方情绪的选择。即:要保障百分之百的坦诚和尊重。
4)知识诅咒,沟通不在一个层面上,不是对方笨。
5)要善于:温暖的鼓励,寄予厚望。想办法帮助队友脱离舒适圈,宏大的目标与一点小小的改变来协同。
第四种人际关系即:真正的连接关系是能让你成为完整的自我、成为真正的、真实的你,是能调动你的心灵、思想、灵魂和热情的一种人际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是毫无保留、知根知底、互相理解,并且互相扶持的。任何一方的真实想法、感觉、信念、恐惧和需求都可以安心地分享
小结:
打造第四层人际关系的步骤:
1)支持的关系,相互间支持。
2)建立自我控制
3)建立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学习和失败变得安全。
4)宏大目标与小小改善的结合。指出小步骤到渐进的关系。
“内化”:
大家大脑频率接近,价值观、行为方式一致。内化到对方思想里。大脑可以通过锻炼进行重塑,这就是内化的过程。内心的根植,例如爱自己爱别人一致,实质是拥有爱的能力。
失效数➕1,见面的机会数量。
跟谁去交往。如何去建立第四层人际关系。即我们交往对象:从五个方向是建立信任的指标:(有质有量有闻的人,互相支持,能把你推出舒适区)
1)理解,倾听,彼此可以互动。信任是基石。
2)意图和动机,例如一起做事业,还是有一些私立
3)能力与水平
4)性格是否合拍
5)业绩记录,过往做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