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3.周日,阴
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探望病人、同学聚会。
早两天,小学初中林同学在群里发信息,说戴同学身患重病,邀同学们抽空去看看她。戴同学告诉她自己已到“医院不给治疗”的 地步,在家等死,还说自己已做好遗体捐献登记。林同学说其实戴同学患病已多年,她俩谁也没有把这种情况告诉大家,所以大家也没在意,没料想,今年竟是这般情况了。
我们这班同学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那时初中只要读2年)都是同学,因为学校是小学初中一条龙。现在回忆起那个学校的校园,还是那般清晰,只是那个学校早已被拆除重建为新的村小学,已不复原样了。
我们这些同学都是周边农村和当时驻扎在那的236勘探队职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高,老师们教学敬业爱生,同学间没有城乡区别,同学间的关系很好。
戴同学和我一样,是农村户口,比我大一岁,9岁才读书,我8岁进校,林同学比我小半岁。而勘探队的很多子弟都是6—7岁就入学了。虽然年龄差距有那么几岁,相处起来还是没有什么违和感。
戴同学高考落榜,成为村小学代课老师,后考进师范学校读书,转为公办教师。一直在农村工作,很敬业。八十年代初期,她和丈夫是农村户口,可以生两个孩子,82年生了一个儿子,三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儿女双全。而且儿子女儿儿媳都是老师,都在本地工作。她的老公吹拉弹唱样样行,讲话幽默风趣,两个人感情很好。
戴同学和我一样,没有任何家庭背景,都是靠自己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的生活。她是那种不服输的性格,总是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子女。我们同学中有一些成功人士,有政府官员,有企业精英,有学界翘楚。她总是拿这些同学做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努力。子女倒也很争气,都是大学毕业,成为人民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优秀教师。
戴同学有一点,就是喜欢和别人比,总是羡慕我们同学的子女出国留学啊。在大学当教授啊。在北上广工作啊。总是说别人的孩子优秀,说自己的孩子太普通。殊不知,我们都很羡慕她儿女双全,承欢膝下的人生,羡慕她在农村有田有地有房产。那些出国留学的或在北上广的孩子,在事业上好像很成功的孩子,他们都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父母年老的归途就是养老院。
其实,戴同学刚退休时,儿子他们就在广西北海买了一套房子,要戴同学和丈夫冬季就去广西居住避寒,春秋夏就回老家居住。但退休一年后,她被查出患有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有肠道转移,当时就做了全切和盆腔全扫。四年多来,她做了40多个疗程的化放疗,湘雅、中山肿瘤都去治疗过。现在每个月的医药费除了医保报销,还需自负1—2万。两口子的退休工资基本都用来支付医药费了。现在几家医院都是没有其它好的治疗方案。所以,她就回家在门诊使用支持疗法。
今天同学相聚,她精神状态很好,不像一个大病患者。只是他儿子说这是她春节后状态最好的一天。也许是她太渴望这种相聚了吧。同学们表面上都是和她说着当年读书时的往事,很快乐的样子。
戴同学为这次聚会叫他儿子做了精心准备,买了很多新鲜的草莓、车厘子、女儿果、菠萝蜜、凤梨、橙子、苹果等,摆满了长长的茶几。还在饭店定了一个大包厢,点了十多个菜。我们开始执意不吃中饭,不想麻烦他们家,就说下次再来吃。但戴同学的一句话让我们再也不好拒绝这份盛情。她说:“你们下次来,就不一定能看到我跟你们一起吃饭了啊。”
其实离开她家后,我们就陷入了一种低压的氛围。我们在另一个开农庄的张同学那聊起了我们的养老,我们的身体状况,毕竟都是花甲之龄。我们都敬佩她要做“大体老师”的决定,也谈起了各自的身后事。
生命有限,健康地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死并不可怕,但没有尊严地活着,被疾病缠身地活着才是可怕的。且不论那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但就照护病人这件事就令人伤脑筋。毕竟这个年龄的夫妻都是年龄相仿,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万一有个病痛,想有孩子来照顾,那真的是不现实,因为这些独生子女,上面至少有四个老人,下面还有自己的小孩一到两个,又都人到中年,要拼事业,哪还有多余的精力天天去医院陪护生病的父或母呢?经济宽裕的可以请护工,没得办法的,就只能靠夫妻之间的相互照顾。这就是我们这一辈人的现实和未来。
先生今天也是去探望他一个生病的战友。这位战友比他小两岁,春节前他经常打嗝、吃不下东西,春节后他去医院检查,查出患有食道癌。他平时喜欢喝酒、抽烟、嚼槟榔,生活习惯不是很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加上良好的心态,疾病才会远离。“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活着,就是天天赚钱。”这是今天聚会时,大家的一致共识,因为大家都是领退休工资的人了。
“哈哈。”在一阵笑声中,大家互道珍重,握别,相约最美四月天再相聚。